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新版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8.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新版培训课件.ppt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新版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新版一、总论临床实验室每天要处理来自临床的标本,如血液、穿刺液、分泌物等,对这些“未知疾病标本”无法知其危险程度,因此,每个临床实验室每天都面临生物安全隐患。临床实验室生物污染的原因和种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受到实验室生物污染而发生的感染。实验室感染的途径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责任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安全记录实验室分区15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利器,包括用过的针头不应折断、重新戴套或被动戴套。应鼓励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接触的生物体感染。丢弃的利器应立即放入耐扎容器中所有离心机应该有封闭的盖子,旋转时不能掀开禁止使用口吸吸液所有样本和废弃物应假定含有活性病原体,应以安全方式处理。所有进行涡流搅拌的样本应置于有盖容器内标本应以确保承运人员、公众和接收实验室的安全的方式运送,并遵守法规要求(危险物品运输法规)二、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危险度分级临床检验相关生物危险等级分布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在对相对信息了解较少时进行危险度评估时,应谨慎地采取一些较为保守的标本处理方法。在临床实验室,标本取自患者,处理此类标本时最低需要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生物安全防护(BSL-1)实验室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适用于非常熟悉的致病因子,在开放的实验台上开展工作。二级生物安全防护(BSL-2)实验室实验人员接受过致病因子处理的培训,进行实验时,限制进入。某些可能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过程,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其他物理安全设备中进行。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感染上严重的甚至是可导致生命危害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危病毒实验室———让.梅里厄P4实验室。1.澳大利亚:(1)Geelong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VIC)。(2)Coopers平原昆士兰卫生署(QLD)的病毒学实验室。(3)国家高安全性实验室,维多利亚传染病参考实验室在北墨尔本(VIC)的主持下运作。2.法国LABORATOIREP4让·梅里厄在里昂。德国(1)菲利普斯的马尔堡大学病毒学研究所,(2)theBernhard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在汉堡。意大利(1)拉扎罗斯帕兰扎尼医院国家传染病研究所。(2)PoloUniversitario-(Milano).美国保持至少8个生物安全4级设施,目前正在规划至少7个:防护装备2003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协议书》,这意味着中国内地首座P4实验室将落户武汉。临床实验室基本安全操作规程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应用镊子夹取,丢弃前应清除污染和高压灭菌。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禁止口吸,污染的移液管应完全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锐利物品禁止直接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离心机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有关实验室意外处理规程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时,则应立即更换。锐器所致事故性划伤或擦伤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③随即向有关负责人报告美国调查:医务人员中每年至少发生60万次钝器伤埃及:医务人员中69.4%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针刺伤,35.6%医务人员最近3个月曾发生过针刺伤;台湾:医务人员每年高达87.3%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伤;医生中42.5%的锐器伤是侵入性操作;护士中39.1%锐器伤是处理针头;清洁工中95.4%是清理医疗垃圾污染的针头刺伤。传染性物质溅入黏膜①标本或传染性物质溅入黏膜或间接接触,应立即用专用装置清洗,再用滴眼液或漱口液清洗。②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微生物实验室相关安全准则微生物菌种的分类及保存分类:依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四类。保存:详细历史和实验资料;对菌种采取妥善可靠的保存;建立严密的安全保管制度。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化学废物安全处理4.化学废物处理的选择对无法确定特性的废物,不能做任何处理清除废物前尽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