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30日/第005版文化还有多少被“误读”与被“创造”的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误读”现象课堂实例危险的多元---当“白骨精也值得学习”针对过去一元化文本解读的弊端,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元解读正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一种走向。网络上广为传播的美国老师教《灰姑娘》时,对后母这一形象的再定义,更被许多人引为多元解读的典范。然而,当外国的《灰姑娘》变成中国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问题就出来了:师:课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白骨精。大家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我们就不多讲情节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找找有关的描写内容,想一想,然后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学,然后讨论)生:我想评价一下白骨精。就像课文里说的,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接下去列举了不少文中的内容来加以证明)生:不过我觉得白骨精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很孝顺嘛。你看,它抓到了唐僧之后就派人去请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吃,这不是很有孝心的表现吗?师:其他同学认为呢?(许多学生愕然。有人在微微点头)生:我听了刚才同学说的,觉得也有点道理,有好处时能马上想到母亲,这总是一件好事。生:不过它请母亲来吃唐僧,却使得母亲也被孙悟空打死了呀。生:可是它一开始也没想到会这样嘛。它只是想让母亲也能长生不老。所以母亲被孙悟空打死,不是白骨精的错误嘛。它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学生继续发表意见,教师不作干预,意见趋向于肯定白骨精的“孝心”)师:大家说得真好,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很有启发。是啊,我们从来都说白骨精怎么怎么坏,可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在这个片断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的意识和能力都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无论如何,“白骨精也值得学习”,这个结论却令人不寒而栗。让我们再次审视这个文本,学生所说的“孝”在文中到底体现了多少呢?很明显,学生是仅凭“请母亲共享唐僧肉”这个孤立的举动得出的结论,却没有关注到这一举动的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他们认为老妖婆的死是未曾预料的偶然,却不知道这是作恶自毙的必然结局;他们只知道“孝”是一种美德,却没有考虑到在个人道德层面之上还有公德、正义、人性等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存在。其解读视野之狭隘,在小学生本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作为教师,在学生的解读发生重大偏差时,非但没有及时负起点拨引导的责任,反而对此加以肯定和赞赏,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不仅限于阅读教学本身。错位的价值---当“苹果石榴派”占上锋“你觉得应该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这是现在的《落花生》课堂上必问的一个问题。而学生的表现也总是大同小异---“苹果石榴派”的人数总是要大大超过“花生派”,而且可以驳得对方无招架之力。就像下面这个课例片断: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你愿意做像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请选择花生的坐在左边,另外的坐在右边。(绝大部分人坐到了右边)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像花生那样的人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以做人应该像花生那样。生:可是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如果都像花生一样有用却不好看,谁能知道你有才华呢?生:而且现在大学毕业生都是去应聘工作,如果你外表不好,别人对你的印象就不好,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才华也没地方用。生:花生就像清洁工吧,虽然不好看,但是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很糟。生:还有农民也不好看,但是没有农民种地,吃什么呢?生:可是除了农民、清洁工,还有很多很重要的职位都需要你比较讲体面才行啊。国家领导人没有体面行吗?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不讲体面行吗?生:同样两个人,水平差不多,去做同一份工作,人家肯定会选比较讲体面的人嘛。⋯⋯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的确,现在的社会,我们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我们回顾原文就可以发现,作者许地山实在没有说苹果、石榴的半点不好,只不过是用它们高挂枝头的形象和花生深藏不露的特性作了一个比较而已,意在说明即便如花生外表并不好看,但它实实在在,对人有用,这就是做人最需要的一种品格。基于对文本这样的认识,再分析上面这个案例,可以发现,这场关于“该做苹果还是做花生”的辩论对于本文的阅读来说,实在是毫无意义。因为文本的价值在于启迪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而辩论却转入了关于“包装”的话题,事物的象征概念已然被偷换了,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与文本已经没有什么关系。我不反对在班会课上开展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