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关联度及动态滚动预测的模型研究.doc
上传人:景福****90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关联度及动态滚动预测的模型研究.doc

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关联度及动态滚动预测的模型研究.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关联度及动态滚动预测的模型研究该文发表于2005年第12期《国际石油经济》。——基于日数据的实证分析高辉(中大期货公司,杭州,310003;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大连,160025)摘要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及基于VAR的Grange因果关系检验与冲击反应函数方法对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关联度及走势作建模分析。单位根检验显示,选取的样本序列均为I(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美原油期货价格,新加坡180燃料油现货价格、美元汇率变量为燃料油期价的Granger原因;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是黄埔现货价格的单向的Granger原因,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发现作用。最终作出的长期协整方程显示:美原油期货价格,新加坡180燃料油现货价格、欧元汇率与上海燃料油现货价构成长期显著的均衡关系。美原油期货价格对沪燃料油期价的弹性为0.74;新加坡180燃料油现货价格对沪燃料油期价的弹性为0.59;欧元汇率对沪燃料油期价的弹性为0.84。从最终建立动态模型来看,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及预测精度。因此,该模型对沪燃料油期价风险控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关键词燃料油协整检验VAR冲击反应目前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波动,给国内期货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影响,从而给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健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原油价格波动风险,确保国内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显得极为迫切。本文试图采用协整理论及基于VAR的Grange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冲击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探求国内外燃料油关联度并对其走势作动态模型研究,以期对生产及消费提供理论及实践的指导作用。一、文献综述国内外对期货市场交易及其规律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年来,从经济建模的角度研究期货市场的规律是一个发展方向。具体来说,目前国内针对燃料油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有:郝海等(2002)论证石油市场为一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并运用分形、混沌等复杂性理论对石油价格的系统动力学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石油市场系统的分形特征、复杂性程度、系统演化类型。胡政、李辉(2002)对新加坡燃料油市场对我国石油市场价格影响做了定性分析。胡蓉、吕宁(200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合理油价的空间,而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油价的非供求因素如期货市场、石油库存、气候以及欧佩克的影响力,力图提供一个预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基本框架。李红军等(2003)提出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加入时序自回归AR(p)子模块,并且建立欧佩克(OPEC)石油产量、世界GDP等十一个因素影响下的Brent原油价格预测模型。杜慧滨等(2003)分析了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政治因素、欧佩克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世界环境保护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等因素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自组织石油价格预测方法预测了2005~2050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趋势。余炜彬等(2004)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验证了Brent原油期货市场的有效范围,发现其在5个月内是有效的。在市场有效范围内,对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同时发现该期货市场某时刻价格的影响可以持续两个月。韩冬炎等(2004)从石油价格的历史波动中寻找到其内在的规律,运用分形法对石油价格进行预测,以避免对影响因素估计不准确而影响预测结果。冯春山等(2004)通过对石油价格的实证分析认为,石油价格波动具有时变性,并且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具有协整关系。用带有GARCH误差项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求解时变套期保值比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套期保值效果好于通常最优固定套期比的方法。彭志伟等(2004)通过应用R/S分析方法对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无铅汽油期货价格的日收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无铅汽油期货市场具有明显的持久性和长期记忆特性,作用周期为10天,并且这种“长期记忆“作用是间歇性的无限拓展的。国外关于油价波动及预测的研究文献最早可追溯到Hotelling(1930)提出了可耗竭资源模型。这种模型得出的最优价结论是资源价格增长率与贴现值相等及最优开采量结论。沿着Hotelling的研究思路,后来的许多文献通过设定石油市场不同结构和参与石油市场主体的不同行为,建立各类理论模型,引进各类相关参数来分析油价波动的原因和未来趋势,如后来的Pindyck(1978),Gately(1983,1984)等等。现在除了仍有相当多文献采用上述类似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献采用随机序列的方法进行研究。此外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如目前使用较多的经济时间序列方法,包括Granger(1969)的因果关系方法,Engle&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Engle(1982)提出的条件异方差模型,以及九十年代兴起的VAR方法及最近出现的分形和混沌的方法等。综上,从目前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