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节第2课时 利用变式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六章第3节第2课时 利用变式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第六章第3节第2课时利用变式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时利用变式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3)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的示数为V2.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测量不规则固体(塑料块)的密度吗?知识点一方法一:沉坠法①将待测物体和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细线拴在一起(重物在下,被测物体在上),先用手提待测物体上端的细线,只将能沉入水中的物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V1,如图甲;方法一:沉坠法②然后将拴好的两个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读出体积V2,如图乙;③被测固体的体积V=V2-V1.方法二:针压法用一细长针刺入被测物体并用力将其压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浸没.方法三:埋沙法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细沙,摇匀且使细沙表面平整,记下体积V1,放入固体后再摇晃量筒,使细沙埋住固体,且细沙表面平整,记下此时体积V2,则V固=V2-V1.如果塑料块较大,不能放入量筒又该如何测量呢?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小组讨论]哪种方案更合理呢?方案(一)合理,方案(二)不合理.因为方案(二)中提起塑料块时,由于塑料块上沾有水,这样不仅测量塑料块的质量偏大,而且不便于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测量(会腐蚀托盘),这样测量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大.A(2)上面实验方案C步骤中要求:“用小针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恰好浸没.”下列关于这一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步可改为:用手指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B.此步应改为:用长铁丝将泡沫塑料块压入量筒底部C.小针有体积,小针浸入水的体积不能过大[想一想]如果固体溶于水或吸水,又该如何呢?总结①对于在水中会溶解的固体(如糖、盐等),我们还可以用薄薄的塑料膜将其紧紧包住后浸没水中;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其他液体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饱和溶液法”,但实验过程不能太长,否则会导致误差过大.②有些固体会吸水,则应在表面做防水处理后再测量(例如涂上防水材料等),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面粉、沙子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总之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以找出解决的办法.例2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处,然后调节,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g.(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cm3.[想一想]如果没有量筒(杯),我们该怎么去测体积呢?(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处,在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在测量空玻璃瓶的质量时,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张雷操作的错误之处是:.(2)改正错误后,他又一次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②测出玻璃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1;③倒出瓶中的酱油,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后,装满水,并将瓶外部擦干,测出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3)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可知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酱油=.(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g.(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二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g/cm3.(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漂浮物密度的测量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见教材P119动手动脑学物理)2.建筑工地需用沙石400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多少车(ρ沙=2.6×103kg/m3)?3.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3.93×1011m3,这个水库最多能蓄水多少吨?4.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g.然后,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g/cm3,相当于kg/m3.OfficeTMG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