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华知识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华知识点.doc

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华知识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2受力分析专题学习目标: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能正确地作出物体受力图。理解并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力的概念和三种基本力的认识。能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操作,认识到物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学习难点:1.在受力分析时防止“漏力”和“添力”。2.初步建立“隔离”的思想方法。主要内容:一、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学好力学的基本功.为了能正确地全面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1.熟悉各种力的物理含义,产生条件及其特征;2.掌握力与运动之间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二力平衡等.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三、受力分析的几点注意1.牢记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明确的施力者,如指不出施力者,意味着这个力不存在.2.区分力的性质和力的命名,通常受力分析是根据力的性质确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不能根据力的性质指出某个力后又从力的命名重复这个力.3.结合物理规律的应用,受力分析不能孤立地进行,在许多情况下要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才能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知识点梳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理解:(1)物体没有受力就能保持原来的状态是因为有惯性(质量),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状的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力是改变物体状态原因,所以它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正公式: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得出加速度与合力方向相同(2)牛顿第二定律是把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的桥梁:(3)牛顿第二定律只有宏观世界和低速的情况下才适用微观则需要用量子力学来。3、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理解:(1)力总是成对产生的,这对力是A对B和B对A的作用,受力物体分别是B和A。(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先后性-----同时性(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不能抵消,不是平衡力,因为受力物体不同。(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为同一性质的力(5)注意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是大上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一对力,它们没有同时性,它们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而且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时间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力、另一个力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作用效果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解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种性质的力4、超重和失重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情况,当物体向上加速或者向下减速就会产生这种效果,若物体向上加速或者向下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时,视重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情况,当物体向下加速或者向上减速就会产生这种效果,若物体向下加速或者向上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时,视重失重的加速度a=g时,为完全失重状态,即物体的重力效果完全消失,自由下落的参考系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太空中的飞船因为以加速度g作圆周运动,也是处于完全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