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初探.doc

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初探苏州电大姚莉【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带极大促进与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和道德问题。把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当代社会教育的系统内容之中,是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本文从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网络管理法规完善,青少年网络教育与管理和营造网络文明氛围等方面对此展开了一些探索。【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课堂法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当首推国际互联网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纪。随着网络日益为众人熟知和使用,它在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带极大促进与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和道德问题。广大青年学生,由于其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还未最后定型,很容易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如何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成为当今社会继网络之后的又一热点。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网络的传播和巨大的影响力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万,比半年前增长8%,其中作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万;上网计算机达到目的4160万台,比半年前增长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平演变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2万。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经过十年快速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从网民的职业来看,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广大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使用者,因此,社会教育必然不能脱离网络这一现实存在而进行。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和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样的,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与传统教育的信息源相比,青少年们具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不再被单一的一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牵着鼻子走,也不再拜倒在任何权威的脚下,在正确教育的引导下,他们可以对各种信息、观点、取向作出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优劣、善恶,也可以作出深入的探究、思考和反思,从而孕育出网络社会新型人格和道德品质。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凸现出间接的特点。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往往会失效。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网上生活,丰富多彩的信息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网络综合症”,于是人们高呼“网络是双刃剑”。而那些网德不好的人更是找到新的肆虐空间,他们制造病毒,剽窃他人成果,制造黄色垃圾,于是人们又将眼光投向他们,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网络道德同样如此。在我国大中小学的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中,学生学的是技术理论,基本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所讲内容同样远离网络道德这一道德研究的新领域。网络道德对学生而言基本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一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计算机网络与道德问题不沾边,网络的使用只是技术问题而不存在什么道德问题。这是一种带有残缘拇砦笕鲜丁?既然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求“从娃娃抓起”。把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当代社会教育的系统内容之中,是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因此,实施网络伦理,道德规范是目前网络社会所必须的。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德育传播策略来加强和改进现有的德育工作。二、积极行动,把网络道德教育写进教材、引进课堂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容易使人只见其科技性要求,看不见其中包含的伦理道德要求。青少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更容易见物不见人,形成单纯追求技术操作知识的片面观念,产生网络行为的非道德取向。这就要求学校改变计算机网络课程只讲网络科技知识,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的偏向,主动将学生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偷知识引入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情怀,引导学生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解决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中的“知”的问题。任何自觉的道德行为都产生于对道德必然性和道德要求的深刻理解与自觉要求。课堂网络道德教育在系统学习网络道德知识、启发道德自觉上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日益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高科技?高思维》一书中,就介绍了美国一些州立学校的作法。这些学校将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媒体教育当作比毒品教育、性教育更为重要的教育引入课堂,向学生提示各类媒体(包括计算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