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25 人口分布 人口容量.doc
上传人:雨巷****凝海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25 人口分布 人口容量.doc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5人口分布人口容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五)一、选择题(2021·南通模拟)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为()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2.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C.地域开发程度D.国家发展政策3.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D.加强经济扶贫,资源优化配置1.D2.A3.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江苏省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内陆;中部人口密度小于东南部;总体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故选D。第2题,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发展程度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因,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地域开发程度和国家发展政策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江苏省南部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不是主导因素。故选A。第3题,由题意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D正确。其他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故选D。(2021·重庆模拟)下图是非洲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为()A.0~500米B.500米左右C.500~1000米D.2000米以上地区5.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矿产丰富B.交通便利C.宗教圣地D.气候适宜4.C5.D解析:第4题,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大值约40%,对照纵轴可知,对应的海拔为500~1000m。第5题,图示地区在低海拔处人口分布少可能是因为该地区位于热带。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海拔高处气候相对凉爽,因此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计141177872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常居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人口增加231376431人,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76986324人,增长192.66%。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6.读图可知()A.我国乡村人口呈增长趋势B.我国城镇人口先增加后减少C.2010—2020年是我国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D.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时间点在2010年之前7.人户分离、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分布不均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大规模流动D.产业大规模转移6.C7.C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49.68%上升至63.89%,提高了14.21%,是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C正确。图示时期我国乡村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城镇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A、B错误;由图可知,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人口数量的时间点在2010年之后,D错误。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人户分离人口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幅更大,说明2010-2020年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流动人口迅速增加,C正确。人口分布不均一定会导致人户分离人口的增加,A错误;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B错误;我国产业大规模转移主要是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产业转移会导致人口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但不一定会导致人户分离人口的增加,D错误。(2021·泸州模拟)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的狭长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图。据此完成8~9题。8.影响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C.矿产资源D.交通落后9.下列措施可以扩大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是()A.扩大耕地面积B.增加牲畜数量C.增加外联交通D.加大矿产开采8.B9.C解析:第8题,影响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所以D错误。该地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是当地生产和生活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决定当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淡水资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9题,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故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增加牲畜数量,超过载畜量,会引发土地荒漠化,故B错误。增加外联交通可以与其他地区互通有无,从而增加资源储备,进而扩大人口环境承载力,故C正确。矿产资源属于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