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可持续发展的小街区模式优势与规划设计原则探讨王轩轩张翔许险峰【摘要】首先,论文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导致的大街区发展模式提出反思;其次,在阐述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以及这种趋势与现状大街区模式的矛盾之后,论文提出了街区发展的新要求——密集支路网的小街区模式;再次,论文论证了在我国现阶段发展小地块街区模式对城市经济、交通、活力、安全与多样性等方面带来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从道路系统、土地开发、使用功能、管理机制等方面讨论相关的规划设计原则;最后,对小街区模式在我国实现的难点进行了思考并给予建议。【关键词】小街区;密集支路网;公交导向;功能复合;街道活力前言建设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也是我国国家战略之一,这根本上是由我国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然而,城市建设在街区尺度方面的关注与研究有所忽视,导致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以大街区甚至超级街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扩张。这种大尺度街区的城市发展模式缺乏的是对资源利用的有效考虑,代表的是典型的高消耗浪费型发展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城市要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街区模式意义重大。一、我国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1土地使用率降低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对街区尺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人口大规模的聚集,土地级差效应导致大量的工业用地向地价低廉的城市外围迁移。随后,大型宿舍区、郊区楼盘以及其它大型商业服务设施也因为低廉的地价纷纷向郊区谋求发展,城市的郊区化在红红火火发展的同时,土地使用效率却不尽合理,它往往忽略了土地集约性,通常表现为土地开发的低密度、空间上的大街区。与此同时,城市出行的交通方式开始由步行、自行车向私人小汽车转变,而交通方式是影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业论文街区尺度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汽车交通要求速度快,道路交叉点少,英国新城运动“1000~1500米是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的经验数据成为了我国近现代城市干道网建设的根本依据。但是,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中,干道之间又必须有两到三条支路作为联系,这就确定了300~500米的“经典”街区尺度。随着大街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经典化,逐渐成为一种范式并向老城“回波”,导致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开发都不可避免得带有“大街区”、“超级街区”的烙印,传统城市空间格局被打破,大街区逐渐成为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1.2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对街区尺度的影响在城市争相发展经济的情况下,“经营城市”被片面强调其经济效益,忽略了可持续发展部分,变成了仅仅是经营城市土地。经营土地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更高财税收入,为了更快更多的得到土地收益,部分政府在没有充分研究的情况下大量出让土地,且出让的地块面积越来越大,这种粗放的出让模式间接增大了街区尺度。另一方面,较低的开发成本也使得大街区逐渐得到开发商的青睐,因为大街区能够减少城市道路、绿化的投入以及退让“道路红线”所需的用地面积。同时大街区提高了开发门槛,导致中小开发商失去竞争的资格,不利于土地“招拍挂”的优势发挥。更重要的是,开发商为了便于管理,将部分城市支路变为内部道路,规划时已经不合理的街区大小又一次受到侵蚀,使得原先已经过大的街区尺度更加夸张。1.3现代主义规划思想对街区尺度的影响现代主义是伴随着19世纪末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出现的,这种思潮传遍全球,也影响了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柯布西耶确信街道应该用于快捷的机动车流,而不是步行者的漫步,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城市普遍建设的宽大马路;佩里提出的“邻里单元”理论(将社区住宅与社区商业明确分开,并制定了标准的布置方式;过境交通布置在四周形成边界,内部采用树状的道路结构并拒绝与外部道路衔接等),是众多封闭的巨大街区出现的主要原因。二、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大街区的矛盾表象随着中国的城市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理念:城市职能从生产转向服务和消费1、土地使用情况开始遵循价值规律、不同功能用地出现兼容化特征2、“以人为本”的观念受到重视等等。总体来说,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开放性、兼容性和人性化的特征,而大街区模式与这些新理念相背,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具体表象如下。2.1城市效率低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大街区模式奉行功能主义至上,将城市机械的分割成居住、工作、休闲三种功能区域并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业论文宽大道路相连,这些众多的功能单一的大街区加剧了城市效率的降低:居民在居住与工作两个区域中不停流动,而移动这些巨大的人流变成了城市的首要任务,并为此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