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换位思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课时 换位思考.doc

第二课时换位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青龙县教育局教研室赵加魁一、教材教法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②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③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④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教学方法】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教学环节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剧:《一支笔的“风波”》张鹏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楠楠家富裕,小明家因为父母工作下岗而生活并不轻松。一次楠楠和小明去文具店,楠楠买了一支小明也非常喜欢的圆珠笔,但是小明因囊中羞涩没有买。回到家后,小明把想买圆珠笔的想法跟妈妈说了,他妈妈答应他,这次语文考试考过90分就奖励他这支笔。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支笔。一天,楠楠的笔却突然不见了,找遍了书包和文具盒也不见踪影。这时他看到小明的那支笔,就下意识地认为是他偷了自己的笔,于是大声斥责小明。小明向他解释,楠楠也不听。思考:你有过被人“诬陷”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教师过渡:当你被诬陷时,心情一定不是滋味,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根据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内容。【自主学习: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出示目标,自主阅读。简单梳理知识,写出阅读中的困惑。老师收集问题卡并选择共性的问题进行简要解答。【合作探究:剖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合作探究一:七嘴八舌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讨论: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温馨提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教师追问“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讨论: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温馨提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事例三:皮皮是一个特顽皮的学生,一次美术实习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但是皮皮却大声喊叫:“老师画了一个大屁股!”这样一喊,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不止,而这个实习老师则是又羞又恼,扬长而去。讨论:假如你是那位实习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温馨提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教师总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如果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合作探究二:感悟“故事与生活”学生阅读教材P107“管鲍之交”材料。讨论:①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②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小组汇报:(略)教师总结: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合作探究三:观小品谈体会学生表演“车上与车下”(车上的和车下的一个人在慢慢地过马路,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中还嘟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讨厌那些不及时让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言不逊:“怎么?找死啊等等!”)讨论:你们的体会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略)温馨提示: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