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血压脑出血.doc

高血压脑出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病因: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等。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骤升所致。与以下因素有关:血管壁病变在血流冲击下会导致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微动脉瘤可在血压波动时破裂出血;脑动脉的外膜及中层在结构上远比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血压升高时血管容易破裂,是脑出血较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主要因为供应此区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受压力较高的血液冲击后容易导致血管破裂。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发病前无预感,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起病突然,往往数分钟至数小时发展至高峰。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壳核出血(50%~60%)常累及内囊而出现“三偏”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丘脑出血(20%)。脑干出血(10%)病情常迅速恶化,多数在24-48h内死亡。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约有60%~80%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液中尿素氮和血糖增高。影像学检查头部CT、MRI可早期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为血性脑脊液。重症患者根据临行床可确诊,不宜腰穿,以免诱发脑疝。治疗要点原则: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一般治疗控制血压急性期脑出血病人的血压一般比平时高,是由于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为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性反应。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应用降压药物降压。当收缩压超过200mmHg或舒张压超过100mmHg时,可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急性期后可系统地应用降压药。控制脑水肿止血药和凝血药手术治疗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或小脑出血在10ml均可考虑手术治疗。前沿治疗信息早期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护理问题再出血的可能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角膜):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趾反射、肛门反射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病理反射(椎体束病损时):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Hoffmann征脑膜刺激征(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四、何为肌力,肌力分为几级: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分6级;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运动2级肢体在床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增高常见于锥体束或外系损伤;降低见于周围神经炎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钝尖的金属棒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指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彬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成扇形分开,称巴彬斯基征阳性。多见于锥体束损伤。奥本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戈登征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脑膜刺激征(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