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培训课件.ppt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一、概述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病引发的一种自发性脑出血,曾称脑溢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1.3亿,超全国总人口的1/10),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年增高。1977年全国统计脑血管病150—287/10万,其中脑出血为78/10万·年,占我国全部死因的24.1%,超过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居三大死因之首,据统计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给个人家庭、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发病男性高于女性,2.5:1,51—70岁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高峰。40岁以下也可发病。这与家族遗传性及肾性高血压有明显关系,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冬季高发,北方高于南方,非手术治疗死亡率为50—70%,手术治疗死亡率25—28%,超早期治疗死亡率17%.由此可见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设备的改进及人们对脑出血认识的提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大大的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目前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被人们所接受,是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二、病因与病理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病理基础是高血压的动脉硬化。由于动脉硬化,内膜增厚,形成了粥样斑块,使管腔变窄,在微小动脉束支穿透支等中层弹力层的纤维化、玻璃样变及断裂,使管壁变脆—破裂—出血。其次是脑动脉系统的外膜先天不发达,缺外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少—管壁薄—易破。再有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直接发自中动脉系统,且呈直角。一直处于高压力冲击状态—微小动脉瘤—出血。血肿常在发病30分钟内形成,6小时后严重占位效应及血流的分解产物对周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害,使血肿周围的脑组织由近及远的发生、变性、坏死,水肿血管周围出血,颅压增高,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血肿颅压增高脑血流下降水肿脑疝脑损害三、出血部位以CT检查确定的高血压脑出血发生6个部位:1、壳核出血占61.2%,2、大脑皮层出血占18%,3、丘脑出血12.2%,4、小腔出血7.5%,5、脑干出血1.1%,6、脑室出血:单纯很少。将脑基底节区出血分为:1、外侧型:壳核和外囊出血2、内侧型:丘脑、丘脑下和内囊出血3、混合型:内侧、外侧都有血肿,此类型较多。四、诊断五、分级:六、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七、手术的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手术方法手术方法血肿碎吸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适应于血肿部位不太深,出血量大,出血时间短,中线移位明显或有脑疝形成的病人。小脑血肿也多采取此法,以期达到顺利减压的目的。穿刺引流法包括CT简易定法穿刺法及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脑实质出血伴脑室出血,但由于本法不能止血,只有当无活动出血时方可进行。术后处理愈后公认:I级有15%,II级有25%,III级有30%,IV级有25%,V级有5%,但如立即正规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康复率。手术操作过程:手术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