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docx
上传人:是来****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docx

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新课程改革纲要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和反思《基础教育(试行)》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文言文阅读教学实及质量检测中又是怎样的现状?笔者从本校2007年语文期中质量检测题来了解文言文试题有关信息:[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肌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1、作品[乙]表现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2、[甲][乙]描写的景物,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从两首作品中的“________”来看,它们表现的特定时间也相同。3、[乙]描绘的画面有声有色,表现“声”的句子是_______;作品[甲]虽未直接写声,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也使读者仿佛听到了画外之音。4、[甲]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图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5、[乙]通过一系列景物的组接,空间上______巧妙暗示了远行者的情况。6、最能表现作品[甲][乙]主旨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7、[甲][乙]都运用了有形可感的景物,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可见两首作品都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8、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设计一种场景,然后用一句古诗词或自作一句诗来表现它。从试卷分析可看出,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别是83%、81%、85%、26%、65%、51%、21%。也就是说,客观性试题得分较理想,而主观性试题很多学生则“束之高阁、未动笔答题。当前,文言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在练“背”功。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读、背、默“三字经”。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这种理论的落后,思维的定式、教学的惯性、随意的行为已成了制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瓶颈。一、存在的问题1、轻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已经形成一种思维方式。教师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有的老师甚至在复习过程中把试卷上的题目先讲出来再让学生记下来,测验时准确无误地默到试卷上。问题是统一不变的问题,答案是统一不变的答案。学生在阅读中的任务就是按照老师预设的教学思路,寻找老师早已准备好的答案。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被严重束缚,学生本来应有的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等都不存在了。比如上《论语十则》,教师陶醉于自己的朗读示范中,然后布置背诵默写任务,学生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有位老师上《三峡》公开课,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整地板书的结构拼命忙着,师生尽量往标准答案方面靠拢。教师这样做,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这样做丧失了自己,丧失了课堂主人的地位。2、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有人追求的是短期目标,需要的是短期效应。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阅读教学中只重视阅读材料应试分析,完整的阅读材料被支解得支离破碎,无法获得整体的感受,无法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残不知,是一个有机整体,字、词、句子、段落、层次之间有联系,它们和更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许多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考试题型讲解,其结果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在阅读中丢失宝贵的思想和灵魂,进而使失去活力和生命。3、追求标新立异的教学模式新课改以来,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为文言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和创新元素。但有人急于求成,建构所谓的“整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如有一种模式为“读写结合”,即不管是怎样的课文,怎样的课堂,都要结合阅读让学生写出来。有的老师一上公开课,就编演课本剧,真是“课课表演课课演”。还有的公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感悟。但最后要学生模仿完成类似的.作文,有的当堂完成,有的课后练笔,一堂阅读课变成了写作技巧的学习指导课,阅读成了写作的附属,阅读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试问:事先来作准备能当堂完成作文吗?这实际上是功利主义,急功近利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反映。二、解决的途径1、学会阅读方法学会阅读,应是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除此以外,掌握阅读的方法也很重要。①朗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②默读。默读比朗读的速度更快,也比朗读更利于思考。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