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3)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4)二、学生情况分析(5)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62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6)三、学期目标(7)思想目标:(8)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9)知识目标:(10)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11)能力目标:(12)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13)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14)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色。(15)五、教学进度表。(16)周内容课时数(17)1《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5(18)2《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5(19)3第一单元作文检测4(20)4《理想》《短文两篇》4(21)5《人生寓言》《我的信念》4(22)6《论语十则》第二单元作文检测5(23)周内容课时数(24)7《春》《济南的冬天》6(25)8《山中访友》《秋天》4(26)9《古代诗歌五首》第三单元作文检测610复习中考(27)11《化石吟》《看云识天气》5(28)12《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4???29)13《山市》第四单元作文检测5(30)14《风筝》《羚羊木雕》6(31)15《散步》《诗两首》4(32)16《世说新语》两则第五单元作文检测5(33)17《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62(34)18《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4(35)19《寓言四则》第六单元作文检测520复习检测21复习期考22期考(36)第一单元(37)单元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抒写人生感悟,体味生命真谛。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38)《在山的那边》"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重点。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着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努力登攀,才能到达理想的巅峰;(39)《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与升华。人生路上,困难重重,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心,将困难化整为零,化简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同时,也可以将本课作为探讨中西教育差异的一个契机,对中西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的差异进行理性的探讨;(40)《生命生命》从三种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笔,抒写对人生理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41)《紫藤萝瀑布》一首遥远而熟悉的人性真善美的绝响,人木同性,全文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衰败,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42)《童趣》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典范。儿时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生活以多彩多姿的色彩。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下,人自能享受到许多物外之趣。3(43)在山的那边(44)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45)能力目标:(46)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47)德育目标:(48)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49)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2.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50)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51)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