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课件.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3.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课件.pptx

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课件.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全球儿童死亡原因报告-WHO/UNICEF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腹泻诊治方案和指南的发展腹泻病治疗两项重要的成果2025/3/6WHO/UNICEF(2013年4月)“预防及控制肺炎和腹泻的综合性全球行动计划”目标“90%以上的腹泻儿童用上口服补液盐Ⅲ”口服补液盐的循证高度2025/3/6项目目的:普及腹泻病的规范化治疗《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5岁发病率高,<1岁者约占50%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腹泻病的最大危害病因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全身症状: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临床诊断病程诊断脱水程度脱水的性质1、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2、水的交换率显著高于成人1、预防脱水、治疗脱水2、继续喂养3、补锌治疗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其他治疗方法6、腹泻病的家庭治疗预防脱水治疗脱水--轻中度脱水静脉输液在补液过程中,每1—2小时评估1次患者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婴儿在补液后6h,儿童在补液后3h重新评估脱水情况,选择适当补液方案继续治疗.一但患儿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儿童在静脉补液后1—2h),即给予ORSIII(低渗ORS)鼻饲管补液重度脱水时如无静脉输液条件,立即转运到就近医院进行静脉补液,转运途中可以用鼻饲点滴方法进行补液。液体采用ORS液,以20ml/(kg·h)的速度补充,如患儿反复呕吐或腹胀,应放慢鼻饲点滴速度,总量不超过120ml/kg。每1-2小时评估1次患者脱水情况。口服补液盐的作用机理口服补液盐Ⅰ、Ⅱ、Ⅲ的比较口服补液盐Ⅰ、Ⅱ、Ⅲ的比较WHO/UNICEF低渗口服补液盐配方专家咨询会议纽约.2001口服补液盐Ⅲ(低渗口服ORS)治疗轻中度脱水与静脉补液同样有效5124例腹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5种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比较WHO与UNICEF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替代口服补液盐Ⅰ、Ⅱ继续喂养④鼓励患儿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⑤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⑥病毒性肠炎因缺乏乳糖酶,可暂时给予无乳糖配方奶,时间1—2周,腹泻好转后转为原有喂养方式;营养治疗①糖源性腹泻:以乳糖不耐受最多见。治疗宜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去(或低)乳糖配方奶或豆基蛋白配方奶②过敏性腹泻:以牛奶过敏较常见。避免食入过敏食物,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方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婴儿通常能耐受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奶③要素饮食:适用于慢性腹泻、肠粘膜损伤、吸收不良综合症者。④静脉营养:用于少数重症病例,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者。婴儿急性腹泻期间临床营养干预路径锌对小儿肠结构与功能有重要作用,缺锌可导致肠绒毛萎缩,肠道双糖酶活性下降。补锌能加速肠黏膜再生,增加刷状缘酶水平,锌治疗腹泻是考虑到影响免疫功能、小肠结构或功能、腹泻期间上皮修复过程。同时,腹泻时锌大量丢失。腹泻导致血浆锌浓度的降低与腹泻的持续时间有关。腹泻和锌缺乏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补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其它治疗方法腹泻病的家庭治疗腹泻病的预防抗生素曾经是医师治疗腹泻的首选,因为大多数医师曾以为腹泻大多为肠道感染引起,以至造成抗生素大量滥用。但随着抗生素用药时间增加,体内的正常菌群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会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不良反应,故目前在临床上已趋向于谨慎使用,只有患者有明显的抗生素使用指征时,才推荐使用。静脉补液的成本及副作用极大,WHO推荐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仅适用于重度脱水和口服不耐受的患者现有腹泻治疗药物分析现有腹泻治疗药物分析现有腹泻治疗药物分析现有腹泻治疗药物分析总结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