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婴幼儿腹泻病PPT课件.ppt

婴幼儿腹泻病PPT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婴幼儿腹泻1~5岁儿童的死亡原因多病原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腹泻呕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死亡原因0~3岁儿童急性腹泻发病情况腹泻病原检出率的月份分布夏季腹泻6、7、8月病原体埃希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感染秋季腹泻10、11、12月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小儿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就相对越多,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细胞外液中的间质液。不同年龄小儿体液总量及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体液总量80706555~60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体液的成分细胞内液:K+,Mg+,HPO4-细胞外液:Na+,CL-,HCO3-在新生儿时期各成分变化较大,血钾、氯较高,碳酸氢根较低。体液的交换小儿每代谢100kal热量,约需消耗水120~150ml,且年龄越小,所需热量越高,需水量越多。人体代谢100kcal热量所消耗的水分(ml)各年龄组每日所需水量渗透压单位:毫渗量Osmol/L正常值:280~320mOsm/L低渗性:<280mOsm/L高渗性:>320mOsm/L张力0.9%NaClNa++CL-在每1L水中含9gNaCl,其分子量是(Na)23+(Cl)35.5=58.5,摩尔浓度=9000mg÷58.5=154mmol,渗透压为154mOsm/L。其渗透压为154mOsml/L×2=308mOsml/L。等张液。5%GS中每100ml内含有5gGS,其分子量是180,即5%GS的摩尔浓度=5000mg÷180=278mmol/L。等渗液。GS输入体内后分解为H2O和CO2,不计算张力。10%GS(556mmol/L)则为高渗液。儿科常用的几种液体5%NaHCO31ml/kg或1.4%NaHCO34ml/kg,可提高血浆CO2CP1mmol/L或2VoL%。10%氯化钾溶液用于纠正低钾血症或用于维持生理需要量。见尿补钾,补钾浓度约0.2%~0.3%,慢滴,忌推。ORS液成份: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ml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的急性腹泻病人ORS液成份:氯化钠3.5g/L,枸橼酸钠2.9g/L氯化钾1.5g/L葡萄糖20g/L加水至1000ml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的急性腹泻病人常见的混合溶液的组成及应用病因消化道内感染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其他霉菌寄生虫消化道外感染气候影响天气炎热,消化液分泌减少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快等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寒冷和炎热可使消化功能紊乱发病机理细菌肠毒素作用细菌侵袭肠粘膜的作用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急性水样便腹泻:≥4次/天细菌性痢疾:稀烂脓血便急性腹泻:病程<1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慢性腹泻:病程>2月根据临床症状分型胃肠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脱水程度精神状态轻度稍差中度萎靡/烦躁不安重度神志不清皮肤弹性轻度可中度较差重度极差前囟眼窝轻度稍凹中度明显凹陷重度极度凹陷唇粘膜轻度稍干中度干燥重度干裂哭、尿轻度有泪尿稍减中度泪少尿明显减少重度无泪.无尿或少尿酸中毒轻度无中度轻或中度重度中或重度末梢循环轻度好中度稍差重度极差,灰白冰冷,休克小儿腹泻脱水程度判断及处理腹泻无脱水的判断及处理腹泻有脱水的判断及处理腹泻伴严重脱水的判断及处理脱水性质体液变化高渗性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等渗性渗透压细胞内=细胞外细胞外液低渗性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病因高渗性高热,水丢过多补高渗液体,进水量↓等渗性腹泻.呕吐等引起低渗性腹泻.呕吐时间长用水多,用盐少长期禁盐,用利尿剂临床症状高渗性较轻有高热及惊厥等渗性轻,吐泻低渗性重皮肤干燥高渗性明显等渗性一般低渗性不明显末梢循环衰竭高渗性不易等渗性不易低渗性易发生电解质代谢紊乱病因低钾血症呕吐、腹泻利尿剂长期使用肾小管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补钾过速肾上腺皮质功能肾衰少尿期,休克临床低钾血症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尿潴留腹胀、肠麻痹膝反射减弱高钾血症不安、恐惧、昏睡心率慢或心跳骤停EKG低钾血症T波低宽和倒置U波出现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高钾血症T波高耸P波消失QRS波增宽代谢性酸中毒病因临床症状轻度中度重度CO2CPVol%30~4020~30<20mmol/L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