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含油气系统与成藏动力学一.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划分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与评价方法三、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划分四、油气成藏动力学五、油气成藏模式OilSystem-石油系统W.G.Dow(1972)强调石油聚集依生烃灶不同而具“族群”性实质内容突出“源控论”HydrocarbonMachine-生油机器F.F.Meissner(1984)强调生烃灶作为“生油机器”的核心强调成藏要素在三度空间有机联系对油气聚集的重要性IndependentPetroliferousSystem-独立含油气系统G.Ulmishek(1986)指出油气生成、运聚、成藏的独立性强调含油气系统在资源评价和预测中的地位一、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概念Apetroleumsystemisdefinedhereasanaturalsystemthatencompasses,apadofactivesourcerockandallrelatedoilandgasandwhichincludesallthegeologicelementsandprocessesthatareessentialifahydrocarbonaccumulationistoexist.含油气系统是指一个与有效生烃灶相联系的、由其中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的天然流体系统,包括由该生烃灶形成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过程。含油气系统与其它油气地质单元的关系:含油气系统是介于含油气盆地和含油气区带之间的一个油气地质单元。它具有一定的空间展布范围,也具有一定的演化时间。油气域油气调查的四个层次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关键是识别有效源岩体,即在关键时刻生成和排出石油的源岩连续体。含油气系统的划分依据是有效源岩体,存在几个有效源岩体,就有几个含油气系统。简单含油气系统复合含油气系统烃源灶—单灶油气成藏过程—油气大量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基本上一次完成关键时刻—一个油气分布—遵从“源控论”实例:松辽盆地白垩系、鄂尔多斯中生界复合含油气系统多源多期复合含油气系统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及评价方法研究内容:1.基本要素的描述包括:有效烃源岩、输导层、储集层、盖层、上覆岩层2.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包括: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和圈闭形成过程1、静态地质要素的描述包括有效烃源岩、输导层、储集层、盖层。(1)烃源岩描述:有效烃源岩是指特定时期内已经或正在生成油气的烃源岩。成熟烃源岩的描述可以抽象为层段、有机岩相带、范围、潜力与时刻的确定。即包括:烃源岩的展布、有效分布和关键层段;烃源岩的质量及其平面变化;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其生、排烃量;油(气)源对比等。(2)输导层分析输导层是将油气从生烃区输送至聚集地的中间桥梁,决定了流体运移的轨迹和目的地。输导体系:含油气系统中所有运移通道(输导层、断层、裂缝、不整合面等)及其相关围岩的总和。输导层的研究可归纳为“层、面、网”的描述,包括:关键时刻前后烃源岩顶或输导层的古构造形态;输导层岩性与岩相平面分布与关键时刻前后所处的岩相划分;关键时刻前后应力场与断裂组合;关键时刻前后与断层连接的不整合面的起伏形态。(3)储集岩描述:包括储层类型及空间分布,储集性能及影响因素;有利储集层段、成岩作用及储层地球化学作用等;储集体预测、建模及评价。(4)盖层描述:盖层决定一个含油气系统的有效边界。描述包括盖层层位、岩石类型及空间展布;盖层的厚度及封盖能力2.地质作用过程描述(1)油气生成过程:它是对有效生油岩从进入门限开始到生烃结束全过程进行恢复的描述:生烃关键时刻、有效源岩展布、生烃持续时间和生烃总量。(2)油气运移过程探讨源岩生成的油气排出,进入输导层至发生聚集之前的过程。包括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两个环节,可概括为运移动力、运移量、路径与方向的描述。(3)油气聚集包括油气运移汇聚区生储盖组合、油气汇聚量、运聚期与持续时间的分析(4)圈闭的形成:主要是对有效捕集油气目标的分析,包括圈闭类型,构成(生储盖组合与储集空间)与分类分布的图件,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有效圈闭分析,以及近源非构造圈闭的描述与图件等。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及评价方法主要描述图件: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描述图件(四图):含油气系统埋藏史图、含油气系统平面展布图、含油气系统剖面图,含油气系统事件图。关键时刻(Criticalmoment):是指含油气系统中大部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时间。关键时刻(250Ma)埋藏史曲线图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及评价方法研究方法:筛选出所有关键时刻,并确定其性质(成藏、破坏、调整)按照由早晚时序,站在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