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物理必2.doc

高中物理必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物理必修(1)基础知识四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规律,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到的(理想实验法);(3),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处于平衡状态,究竟是静止还是作匀速直线运动,决定于它的初始状态;(4),力是改变物体它的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是由它的惯性来保持的。三,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不分情况)。3,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惯性不是物体受到的,而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4,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只于质量有关。)四,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F=ma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几点说明:(1),合力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大小与合外力大小成正比,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2),加速度大小与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力产生加速度,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从数量的关系上证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加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从数量关系上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4,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探究(1),应用了限制变量法。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2),分别设计两个表格进行记录,并用图像法研究。a与m成反比,就是与1/m正比。a∝1/m,a∝F,在a——1/m和a——F图像中都是过原点的直线。但实际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多作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点都可拟合成直线,而这些直线又十分接近原点,那么实际的规律很可能是这样的。(3),加速度的测量:如果物体作加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2x/t2。有时只要知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x1、x2,则a1/a22=x1/x2。测量或控制时间可用打点计时器。(4),关于怎样提供并测量恒力,请见教材73页的两个实例。五,力学单位制1,在单位制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可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基本单位。由基本单位根据物理规律导出来的单位叫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2,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国际单位制(SI)。3,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n(单位摩尔,符号mol)、发光强度I(单位坎德拉,符号cd)。其中长度、质量和时间为力学的基本量。六,牛顿第三定律1,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互称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共四条)3,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说明:(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同时存在,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而不能抵消。(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七,牛顿运动定律的作用是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或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八,共点力的平衡1,物体的平衡状态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速度不变)。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九,超重和失重: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重的现象叫超重。小于物重的现象叫失重。2,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就会超重。反之就会失重。关于学生实验一,误差:1,由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叫偶然误差。2,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误差叫系统误差。3,测量时造成的误差叫绝对误差。绝对误差和测量值的比值的百分数叫相对误差。二,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中学阶段,运算结果一般取两位或三位有效数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