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思想品德小论文题目:舌尖上的缙云学生姓名:虞清程辅导教师:陈萍定稿日期:2015年10月舌尖上的缙云我县每年一度的“九﹒九”美食节便是缙云特产美味的荟萃,让我们咽下口水,滚落泪水。短短五天的美食节,食客云集,唤起了我们贪吃的天性。“贪婪”的我们,不仅仅只满足于点燃味蕾,作为实验小学的我们,我们更应用独特的眼光转向身边的世界,期待将身边的美食及与之相关的缙云美食文化通过我们将它们传承并发扬光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美食节上看看缙云的美食吧!1、缙云烧饼“缙云烧饼”亦称“桶饼”,历史悠久,世代传承,久负盛名,为缙云民间一大著名特产。1989年被省商业厅评为省优质点心;2008年“缙云烧饼制作工艺”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列为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刚刚出炉的烧饼,还冒着火气,饼皮金黄色,半焦的糖油闪着光亮,漫天星一样的芝麻,既是香料,又是点缀;饼未入口,先觉色泽养眼,喷香扑鼻。这时你一定谗得直流口水了;可烧饼师傅装着没看见,顾自去整理炉子——你可别怪他不把你放在眼里。其实刚出炉的烧饼火烫无比,必须等它稍稍地冷却一下,师傅才用一张小纸片,半包着烧饼递到你的手心。而你接上这样诱人的烧饼,还不能象猪八戒吞吃人参果,那会烫坏你的嘴巴;必须先小心翼翼的在圆饼边上咬出一小口,再忍一口气,对着张开小嘴的烧饼吹,把里头的热气吹出一些,才可以放心的享用。有人说缙云烧饼火气大,其实不然,因为烧饼里的霉干菜,用芥菜做原料,性凉。好不容易等来的烧饼,终于吃在嘴里;表皮松脆,内质软糯,麦香、肉香、葱香、芝麻香、糖油香,经高温烧烤熔成一气,咸淡适宜,油而不腻,再加糖油淡淡的甜赛过味精,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真比轩辕黄帝还要享受!传说缙云烧饼还是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发明并流传下来的。轩辕氏当年在缙云仙都鼎湖峰架炉炼丹,日夜值守,饿时就和个面团,贴于炼丹炉内壁烤着吃,美味可口,香飘四野。七七四十九天,轩辕氏炼丹成功,骑龙升天,成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民以食为天,当地百姓按照炼丹炉仿造出木制“土炉胆”桶形烤炉,学着轩辕氏烤烧饼,久而久之,终于制作出了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且在缙云民间广为流传。2、缙云馄饨馄饨是中国最古老的小吃之一。源于汉朝,南北朝时已十分普遍,是一种南北流行的著名小吃。相传1200余年前开始流传缙云,缙云人俗称面饺。在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历代传承和发展,缙云馄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味,以其皮薄肉鲜、盖料讲究、汤清见底、美味爽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馄饨包裹的是美食,承载的是历史。旧时,缙云城乡,许多人都以挑担卖馄饨谋生,除在大街小巷设摊做生意外,常在社戏、庙会等场合出现,往往是馄饨摊和烧饼摊合并做生意,人们馄饨烧饼一起吃,干稀搭配,可口又实惠。缙云许多地方有夏至吃馄饨的习俗,民间引申“馄饨”与“浑沌”谐音,隐喻夏至吃馄饨可消除“浑沌”,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有夏至吃馄饨,游泳不怕淹之说,烧馄饨时,馄饨在开水中上下翻滚,最终浮于水面,隐喻游泳人吃了馄饨后不怕水淹。3、南乡馒头南乡馒头是缙云民间传统点心,历史悠久,流传数百年。素以独特的清香口味和发酵技术而闻名。2008年被缙云县人民政府列为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乡馒头与众不同的清香口味,在于其独特的发酵技术。即以稀饭加米麯等制成发酵水后,和面做馒头,所做的馒头味道清香又有嚼劲。南乡馒头有大、小两种:小馒头无馅,大馒头有包肉、芝麻、红糖馅等。喜庆用的馒头,顶上盖吉祥红印章。自古以来,馒头在南乡百姓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将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定为“馒头日”,这天,南乡百姓一派喜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忙着做馒头。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馒头的习俗,如嫁女时,前四五天,男方除聘礼外还要做100或200个红印戳顶的大馒头送女方家里,由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报喜;稠门一带清明祭祖时,还有分馒头的习俗,凡参加祭祖的不分男女老少一人一份,秀才多得一份,举人多得两份;各家做馒头时,都要燃香祭灶神,同时,也以燃香长短作为蒸馒头计时,甚至还将馒头做的好坏与一年的时运兆头联系一起。4、柴灰粽“棕子香,满堂房。菖蒲艾叶插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处处庆端阳。”一首歌谣,说明人们一说起端午节,就少不了要说到粽子。我只要每闻到浓浓的粽子香味,就知道端午节就要来临了。全国各地都有粽子,但各地的粽子因其地域和物产的不同,加上祖祖辈辈的探索和研制,形成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粽子。粽子的形状也各有不同要求。如果为端午节或给读书人考试时吃的话,粽子一般包成拦腰两扎或三扎、每头两角的“门闩粽”,以图吉利用。而祭祀、拜佛用则包成一头长而尖形状,名为斋粽或尖粽。当然其中就不能包肉馅,而要包甜素馅。原来在享受着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那些博大精深中华美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