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古文的学习,尝试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并指导学习古文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文是王维写给朋友裴迪的信。信中表达了邀约同游的愿望,既叙了朋友情谊,又描写了自然风景,行文酣畅流利、挥洒自如。景物描写情韵相融,语言优美,以整句为主,兼以少量散句,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三、学情分析本班是普通班,学生成绩中等,能力一般,文言解读能力一般。教学中要指导有方,难度适宜。四、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优美的写景,真挚的友情。2、探究文章的艺术手法。3、整合思维,形成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五、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体会真挚友情。六、教学难点艺术手法的领悟。七、教学策略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八、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读文知意,借助工具疏通文意。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意图)问:苏轼为什么称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学生思考、发言。板书课题。(二)、相关介绍播放王维的有关资料,要点如下: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中年隐居终南山和辋川,思想消极,信奉佛教。安史之乱中被俘,后一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成就最大。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中的写景之作,在写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其诗的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要表现为景物色彩鲜明,意境优美;动静结合,音韵舒缓。散文轻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本文。他生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三)、读文知意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朗读语气语调。2、学生质疑:教法设计:学生对字音、朗读、文言字词方面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共同解决作答。3、课文内容整理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明确。本文是一篇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通游的信。第一段,概写游山的经历;第二段,写冬夜游山迷人的景色;第三段,拟写美妙春景,要友人同游。问:你认为文中是如何叙写朋友情谊的呢?引导学生抓住“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和“此时独坐,童仆静默,多思囊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两句加以分析,然后紧扣“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无忽。”分析其中的深厚友情。(四)、品味探究1、清学生谈谈本文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主要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思考,自由发言。2、请同学们任选文中一段写景的文字,改写成白话文。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改写文章,教师逐段引导:抓住文中以动衬静的手法如“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读、练相结合,多渠道体会领悟。4、小结:本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句,使文句在整饬中有多变化。写景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很好地体现了王维书中有画的特点。(五)、思维整合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整个过程,总结一下这个学习过程,我们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如下:第一步,读文,疏通文意,解决文言字、词、句的理解。第二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体会。第三步,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体会。第四步,综合理解,情感交流。(六)、多媒体投影课堂练习。阅读课后练习三中《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完成下列题目。(1)、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山转苍翠”,一个“转”字,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B、“秋水日潺湲”,“日”就是天天,每日每时,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C、“墟里上孤烟”,“墟里”指村里,一个“上”字,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D、“狂歌五柳前”,“五柳”指的是作者所居住的辋川别墅前的五棵柳树。(2)、选出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山中秋景,山是动的,水是流的,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B、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形象,柴门之外,依门临风,看渡头落日,嘘里孤烟,神态安逸闲适潇洒,与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十分相似。C、颈联写落日、孤烟等有时间特征的景物,与首联构成一幅和谐的山水田园风景画,表现出诗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合作的反抗精神。D、这首诗很好的体现了苏轼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特征,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古诗。教师引导学生答题。答案为:D和C(七)、课堂小结经过同学们的品味和赏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情景相融,诗画合一的描写山水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