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多篇).docx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多篇)[说明]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参加冬季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2、发展幼儿躲、闪、跑的能力。3、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活动准备:1、选择晴朗的天气,且有充足的阳光。2、平整的活动场地。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影子,培养幼儿的思维、敏捷能力。活动过程:1、师启发: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太阳晒在我们身上,特别暖和,是我们参加户外活动的好天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踩影子的游戏。2、活动身体。﹙1﹚师带领幼儿走、跳、蹦。﹙幼儿边朗诵,边做动作﹚走、走、走向前走,一个跟着一个走。跑、跑、跑向前跑,一个跟着一个跑。蹦、蹦、蹦向前蹦,一个跟着一个蹦。﹙2﹚师幼一起活动,“我长高了,我变矮了”。师说:“长高了”,全体幼儿双臂上举,“变矮了”全体幼儿蹲下。师又说:“看谁长的最高”时,幼儿双脚原地用力向上跳无数次。3、游戏讲解﹙1﹚讲解游戏要求:幼儿排成两纵队,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影子,小朋友走到那里,自己的影子就跟到那里,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躲、闪、跑,尽量不让自己的影子被伙伴给踩住了。﹙2﹚幼儿与自己的影子做游戏,试一试。﹙3﹚师幼示范,幼儿观察。﹙4﹚引导幼儿找自己的伙伴做踩影子的游戏,一人踩,一人想办法躲避,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5﹚集体练习玩“踩影子”的游戏,要求幼儿在躲跑时,注意不与小朋友碰撞。4、活动结束,放松身体﹙1﹚边听儿歌磁带,边跳舞。﹙小白兔,白又白﹚。﹙2﹚幼儿学老爷爷,老奶奶走路的样子,走一圈。﹙3﹚幼儿听口令站队,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活动反思:这个体育活动不但能锻炼幼儿身体,还能开发孩子智力。在玩“踩影子”过程中,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并且通过创新玩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通过游戏,幼儿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增强幼儿跑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让幼儿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尝试探索影子与光线及时间的关系。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现象的兴趣。3、培养幼儿乐于动手、积极操作的探索能力。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教学准备】1、投影仪,电脑,CAI课件,台灯,透明胶片、不透明纸、剪纸娃娃、纸盒、娃娃等;手电筒若干、玩具若干;2、幼儿能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能够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小动物。【教学过程】1、观看屏风表演,引出课题。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2、投影小实验:影子的产生。(1)分别拿一张透明胶片和不透明卡纸放在近光源的光线前面,让幼儿讨论:为什么胶片在光线下没有影子,而卡纸在光线下却能产生影子?(2)幼儿自由探索:哪些物体在光线下能产生影子,哪些物体在光线下没有影子?小结:透明的物体挡不住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闯不过去,这就产生了影子。(3)看影子,做动作,关闭灯源,让幼儿知道有光才会有影子的产生;没有光就不能产生影子。3、探索影子与光线的关系。(1)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影子的不同变化。(2)教师演示小结:当物体离光源越远时,物体的影子越小;当物体离光源越近时,物体的影子越大;当光线从左边斜射在物体上时,影子在物体的右边;当光线从右边斜射时,影子在左边;当光线从后边斜射时,影子在前边;当光线从上边直射时,影子在下边……4、看课件听故事,了解在不同的时间里影子的不同变化。5、谈话: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运用。6、影子游戏。【活动反思】1、教学语言不够精练教师语言的适意和适境,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美术教师外部形象留给学生最直接最直观的印象,小而言之,关系到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大而言之,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怀等等。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语言虽然能紧扣教学环节进行,但是某些语言不够精练、准确,这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摸索的。2、效果突出的学生作品不多由于学生是当天上课当时见面,我对他们的情况不掌握,对其绘画知识、创作水平缺乏了解,全体学生虽然在课堂上积极动手、动脑,都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自信和满足(在评价、展示他们的作品时可以看出),我也分层次、分布步骤做了示范和指导,但是效果突出的学生作品不多。3、播放课件时,没有及时转换展示状态在最后一个环节(机动环节)展示三幅作品时,由于我忙于用充满感情、生动的语言介绍作品,忘记将实物投影状态转换为电脑屏幕状态,致使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作”。其实只要我稍微关注一下学生当时的面部表情,就会立即发现这个问题。可见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最大不足。有趣的影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