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哪有?.docx
上传人:一吃****春艳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哪有?.docx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哪有?.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哪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对歌词会作简单的赏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部分知识。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听音乐、读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与他人交流。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黄河颂》音乐片,学生谈自己的视听印象。二、朗读课文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2、结合视听感受和背景读课文,体会怎样把这首诗读好。(师生交流)3、教师提出朗读的参考意见,范读课文。4、学生再体会,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齐读。三、赏析质疑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文章那些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长将组内有价值的赏析推荐到全班交流,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2、学生讨论充分后,教师补充发表看法。(如先“望”后“颂”,情由景生;如“啊!黄河!”三次反复的作用;对比喻的理解;文章大气豪迈的风格等)3、再齐读课文。四、类文欣赏欣赏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五、拓展积累1、唱《黄河颂》。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3、欣赏《长江之歌》,摘录歌词,并写一篇赏析文字。【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作者和作品。⑵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⑶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2、技能目标:⑴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⑵品读歌词中的语言。3、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⑴语调激昂、感情豪迈。⑵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