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概述胆囊解剖探测方法结石声像图表现胆囊结石定义---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随着生活条件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不断提高,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据统计我国胆结石发病率约8%-10%,高发区可达20%。临床中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结石的诊断主要靠超声检查,因此超声对结石的检查及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节胆囊解剖2、胆囊的大小—胆囊的大小可随储存胆汁的多少而改变,一般长约5-10cm,宽约2.5-5cm,壁厚平均约1.9mm,容量为40-60ml。3、胆囊的分部---胆囊分为低、体、颈(有哈德曼袋)三部分。胆囊底钝圆形,是胆囊较膨大的游离部分,胆囊体为胆囊的中间部分,胆囊颈是胆囊体与胆囊管的结合部,由粗变细,多呈“S”形弯曲。颈部近端的袋状膨大结构,称哈德曼袋。4、胆囊的作用胆囊颈部及胆囊管内黏膜皱襞形成螺旋瓣(Heister瓣),可调节胆汁的出入,但此并没有真正的瓣膜功能。使胆囊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有利于胆汁在胆囊内的储存及浓缩。浓缩:使胆汁浓缩5-10倍。排除:随进食间断排放。分泌:每日分泌20ml粘液性物质,润滑和保护胆囊黏膜。第二节探测方法及正常声像图3、病人常规体位---仰卧位、左前斜位二、基本切面右肋缘下斜切面右肋间斜切面右肋缘下腹直肌外侧纵切面如下图:右肋缘下斜切面右肋缘下腹直肌外侧纵切面三、附加检查法胃十二指肠充盈法脂餐法利胆法体位改变法形态:梨形大小:约9×3cm,壁厚小于3mm胆汁:无回声区壁:线状高回声,轮廓自然、光滑,边缘清晰肝外胆管上段1、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原因复杂,中年女性多见。2、常合并胆囊炎且互为因果(可寒战、高热)。3、可单发、可多发,亦可呈泥沙样。4、主要临床症状:右上腹不适、隐痛及消化不良,并放射至右肩背部,胆绞痛,黄疸等。5、结石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分为:☆胆固醇性:胆固醇含量达70%以上,结石较大,可达数厘米,常单发,圆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因其含钙少,故X线不显影,又因其比重小,常漂浮在胆汁中。☆色素性: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钙,胆固醇含量低于25%,呈泥沙样或颗粒状,常多发,X线平片不显影。☆混合性:含以上两种成分及钙盐,常多发,一般较小,表面光滑呈多面体,因其含钙较多,故X线透不过。6、超声表现主要分为典型结石和不典型结石两大类:(一)典型胆囊结石的超声三大表现:胆囊腔内出现稳定的强回声团或半月形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1.胆囊结石与胆汁的声阻抗差较大,使结石的边界可清楚显示,因结石本身的形状、结构和成分不同而变现各异。2.结构较致密表面较光滑的结石变现为“新月”形强回声,结构较疏松的结石因透声性好而表现为“满月”形强回声,数个堆积在一起的小结石可产生带状强回声。3.声影--是与声束入射方向一致的无回声暗带。是结石对声能的吸收、折射、反射的综合效应。对结石的诊断具有特异性。直径0.2cm以下者声影不明显,数量较多时可形成强声影。4.结石的比重重于胆汁,随体位可移动,对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达100%,可用于胆囊新生物的鉴别,有轻度粘连者,可轻叩腹壁。单发结石,满月型颈部结石,新月型(二)非典型胆囊结石表现:◆充满性结石:腔内无回声液区消失,胆囊前半部呈弧形强回声,胆囊腔被声影取代,后壁不显影,若伴胆囊壁增厚,则出现囊壁结石声影三联征,即“WES”征。◆泥沙样结石:胆囊最低位置分布强回声带,后方伴较宽声影。◆胆囊壁内结石:胆囊壁见单发或多发的数毫米强回声及后方见“彗尾征”,不随体位移动。◆胆囊颈部结石:结石与颈部紧密接触,其间无胆汁衬托,强回声减弱,声影混淆,易漏诊。需多切面观察,易坎顿引起梗阻。胆囊结石术后遗留异常声像图警惕:药物性假性结石※如头孢曲松钠引起胆囊结石形成条件—结石易发人群、大剂量使用形成机理—静脉给药后,在体内以原型排除体外,其中40%经胆汁和胃肠排泄。胆酸池内胆固醇处于高饱和状态,用药后药物与胆酸结合,致胆酸池失衡,胆固醇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停药后结石可消失。故也称“可逆性结石”。因此,检查发现胆囊结石时要了解患者病史,考虑到药物性假性结石的可能,如果无法排除药物性假性结石的患者,建议其近期复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