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课时备课和乐中心学校夏雨莲教材内容及建议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课时备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直挚感人,语言朴实自然。教学目标: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匪徒、拘留、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了解时代背景,正确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4、了解李大钊被捕前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2、自学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当我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本组课文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去缅怀革命先辈。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李大钊。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解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2、简介李大钊。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辑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4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年仅38岁。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①将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意。②读后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注意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③认真读读反映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想。2、认读生字新词,提醒“胖”字的读音,“峻、舅”字的写法。交流词语“军阀、宪兵”的意思。3、组织交流:①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他什么事?③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4、指名反馈,理清层次:2—7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