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晏子使楚》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3.培养朗读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二)学生学法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二)难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三)疑点晏子的.话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驳得对方无话可说?(四)解决办法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临危不惧和爱国精神。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查字典自学词语,朗读课文。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3.学生角色表演。五、教学步骤(一)揭题并解题板书课题:16晏子使楚。上节课,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谁再用通俗的话讲讲课题的意思。(学生介绍,小组间可以补充,教师适时补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交流以上问题。(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可以补充)(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每组8人,有条件的可进行简单的化装并使用简单的道具。)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晏子使楚》教案2教学目标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课文朗读磁带。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1、老师讲述“周总理机智应对美国记者维护祖国尊严”的故事。一次,周总理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记者见桌上放着一支派克牌钢笔,便不怀好意地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笑了笑说:“提起这支钢笔,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我无功不受禄,就想拒绝,哪知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生产的这支笔。”2、引导学生谈感受。3、引入课题,板题、读题、解题。二、检查预习。(一)小老师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1、认读生字、生词。末访侮辱囚楚赔罪吩咐晏子2、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并画下来。3、指名朗读带生字的`句子。(二)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并做到“四不”。(三)评议,相机正音。如:瞅了瞅严肃临淄淮南柑橘枳(四)同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