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索图书情报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创办英文刊的若干思考曹菁易飞本文两作者对文章有同等贡献,文章作者按照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摘要]随着我国图书情报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愈加密切,作为国内文献信息领域最具权威性,指导性和国际化的核心期刊之一,《图书情报工作》努力将其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落实到实处。《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本着“面向国际、立足国内”的发展目标,准备借中国进入WTO和中国科学院改革创新的东风进行自1956年创刊以来第二次创业——创办国内第一个英文版的图书情报学杂志。本文从刊物的目标定位、办刊宗旨、办刊思路、前期人员与经费筹备、网站建设、期刊经营以及办英文刊目前尚存在的困难等几个方面对图书情报工作英文版的创办思路进行探讨,以期得到业界同行对该工作的关注,促进该英文版工作的发展。[关键词]《图书情报工作》英文刊期刊国际化2004年4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经过慎重思考和长时间的酝酿,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所在部门——编辑出版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郑重向国家期刊主管部门递交了关于创办英文版期刊《中国图书馆与情报学学报》(以下简称“英文刊”)的申请。此举在国内图书情报(文中简称“图情”)领域尚属首例。尽管目前这一申请还在审批过程中,我们仍愿在此将我们所进行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所开展的一系列筹备工作一一呈上,以与大家交流、探讨,并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借鉴。1创办英文刊的重要意义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国图书情报事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亦紧跟世界潮流,积极推进。可以说,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与本国特色。然而,与我国图书馆情报学期刊发展状况极不相称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一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英文期刊(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现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百分之百地以中文出版,且没有一种期刊被S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几乎等于零。由于出版语言的限制,中国图书馆情报学期刊在海外的发行量少得可怜,宣传覆盖面极小。其结果,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鲜为外界所知,同样,外界的新理念向中国传播得也慢,国内几乎没有在该领域出版的原创性高水平英文论文。这种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我们与国际同行的业务交流,使我们的图书情报学术界几近封闭,只求借鉴不重宣传,非常不利于图书情报事业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图书情报工作》前任主编孟广均教授,作为国际图联情报学期刊部的唯一执委,在与国际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国际同行十分关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关注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建设情况,希望得到有关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及其期刊发展方面的信息[1]。鉴于英语是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英文刊的创立可以为我国图书情报界走向世界搭建桥梁和平台。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图书情报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内的图书情报研究进展,促使我国图书情报界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学术交流体系之中,我国图书情报界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出英文版期刊。而《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本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愿意作为这项工作的主创者和组织者,承担起这份重任。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的需要曾有学者统计,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鼎盛时期数量上曾达90余种,位居世界第三,堪称大国。但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千刊一面”、大多数期刊定位趋同;著录编排不够规范,整体学术质量偏低;经营机制尚未建立,市场化程度较低;分散办刊,未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专业化人才,现代化水平不高等[2]。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这种整体办刊水平的偏低,不仅局限了自身的发展,更难以应对入世后国外期刊出版机构进入我国期刊市场后对我国期刊发展带来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已经指出,我国期刊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遵循国际化、品牌化、层次化、现代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等原则,其中,以英语出版1-2种质量一流的图书情报期刊便是应采取的举措之一[2]。这是因为,英文刊出版后,由于采用国际化的语种和面向国际学术交流的办刊方针,必然成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国际化战略中的排头兵甚至龙头。同时,它在出版运作方面必将参照国际上一些知名学术期刊通行的、先进的办刊模式,从而有助于借鉴吸收其经验,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为国内期刊树立榜样。1.3《图书情报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情报工作》创刊近50年,已成为大陆名列前茅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之一,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成绩面前,杂志社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开始积极地谋求二次创业,以提高期刊在市场经营中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