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二首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41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昌龄诗二首1.ppt

王昌龄诗二首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从军行(七首)王昌龄简介盛唐边塞诗的内涵是丰富的,风格也不尽相同。高适,岑参的作品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具有豪迈雄壮的风格。但他们在共同的风格下,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意,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奇峭拔;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之感,岑诗雄壮里有俊逸的一面;在接受文学遗产的影响方面,高诗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明显,岑诗则较多地融会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从地域文学角度来看,高适的边塞诗是北方文学的代表,岑参的边塞诗则体现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和鲜明的西部文学特点。盛唐边塞诗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崇高特征:在人生理想实现中的投笔从戎的慷慨、激越美;在边塞生活中雪原大漠的奇特、萧瑟美;在建功事业中的穿越异域的从容、悲壮美;在现实悲怆中思乡恋土的人性、豪迈美。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赏析诗歌第一句有何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象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诗歌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学海导航学海导航学海导航学海导航学海导航学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