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质15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质15篇).docx

最新《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质1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质15篇)能坚持到最后的,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怎样进行逻辑推理,正确地解决问题?"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一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本文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索探究的过程。表现出“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若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为是略读课,所以我紧扣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认读生字环节,因为没有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所以这一环节出现了不少问题。基础较弱的同学总也读不准确,只能课下让师傅辅导认读。同时,在这一环节,我只让同学们画出了需要积累的成语,却忘记了借助字词句段篇理解成语的意思。在自主学习环节,问题一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在解决问题二时,同学们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引导同学们抓住关键词句,如我的发现始于梦中飞行,那么第一阶段就是梦中飞行。有了梦中飞行后,我又经历了哪些?同学们这才有了思路,纷纷找到“询问老师”。但是后两个阶段概括起来有些困难,在提示下,部分学生可以说出“认真思考”。在一点一点的提示下,阶段梳理完毕。反思整个梳理过程,课堂相对沉闷,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思考时间不足,处于一种接收状态,课堂失去了应有的锻炼能力的作用。问题四是最难的一个问题,学生知识储备有限,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简单给学生补充了科学发展史上遭到迫害的例子,如哥白尼,布鲁诺。在学生还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我直接让学生参考字词句段篇。这也算是一种直接的处理方式吧。课后反思,学生不理解的原因一是知识储备问题,二是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少,对课文不熟悉,思考感悟的时间较少,没有结合课文理解课堂上的另一个失误就是问题五。课堂上虽然设置了问题,但是并没有让学生再次读课文,交流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这一问题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思整个课堂,问题较多,课堂效果不佳。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没有结合语文要素展开学习。面对课堂安静时刻,自己有些慌张,没有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整个课堂显得沉闷无趣,一问一答模式较多,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外,板书设计不规范,这是备课环节的一大问题。在教学中,还需要强化目标意识,在教学环节中体现教学目标,渗透教学策略。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二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书写了自己在童年时的发现。文章先概述了课题“童年的发现”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命题,可分“我的发现”和“童年时的发现”来确定题眼,组织教学。教学目标为:1、通过阐述理由来辨别图片,读准认识““胚胎、草履虫、细胞”等词。2、通过抓题眼,抓重点段落,抓重点语句,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读懂“发现什么”。3、以梳理“发现”历程、小组学习交流为基础,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和师生评价来进一步读出童年的情趣。教学板块分三块进行,一、检查预习,二、读懂“发现”,三、读出童年。基于上午的课堂实施情况,分板块谈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在检查预习板块,学生已经预习过文章,利用字典、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对不懂的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是学生学习童年的发现的起点。我的导就在学生有这样的学生基础上进行。拿出网上找的三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胚胎,哪个是草履虫,哪个是细胞,并要阐述理由。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明白可以通过字典、词语手册和书本中的注释去读懂词语,更可以通过查资料,看图片,看视频去进一步地了解认识它们。在读懂“发现”板块,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文章,能很快地找出写“我”发现了什么的段落。并在学习小组交流中准确抓到信息,哪些语句能告诉我们发现是什么?理清楚了第1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概括和具体的关系。最后我在小结中授予方法指导“我们通过抓题眼、抓重点段落、找重点语句读懂了发现是什么。”在读出“童年”板块,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情趣?首先我还是选择了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交流,并提出学习要求:1、选择一处或几处能感受到“童年”的段落;2、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懂读出“童年”的味道。3、交流完成“童年的发现是怎么样的发现”,并批注在相应的段落语句旁边。汇报交流中,我更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感受童年的味道。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3自然段,想通过老师的凭借、自己谈感受、同伴的评语中一步步营造一份梦境,体会那份很有意思的,很有情趣的发现。这环节的教学我一直很困惑,学生正处童年,成年人的我们去阅读这样一段文字时,那种意境会很有体悟,学生却很难。策略与手段比较单一,就是入情入境地朗读,难以很好的把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效果较好,我觉得有几点值得肯定。第一点,这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