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曹刿论战》人物分析《曹刿论战》人物分析《曹刿论战》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君主专制,帝王惟我独尊。朝纲上下,惟圣旨是从。国家大小事情,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下面小编为你带来《曹刿论战》人物分析!《曹刿论战》人物分析篇1无疑,《曹刿论战》之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曹刿的有德有识,有才有谋值得学习,这已成定论。我也同样觉得曹刿这个人物在作者的描写下,既有责任感,又有胆识,但是他有一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并不是很赞同。文中的鲁庄公,则定性为“鄙”,是一个无能无知,目光短浅的平庸国君。但是,鲁庄公真的是那么鄙陋吗?我不这么认为。首先,齐国向鲁国宣战,众所周知,齐国当时是一个实力极强的大国,而鲁国则恰恰相反,面对这样的战事,鲁庄公不但没有退缩,反而积极备战,这难道不是一个有勇气的君主吗?再者,面对身为贫民的曹刿的恃才自傲,鲁庄公没有表示轻蔑,而是有问必答,实事求是,勇于纳谏,并且深知民心之所向,体贴民情,还有政治眼光,这难道不是一名贤明的君主吗?也可以说,正是冲着“公将战”的这种魅力,贤士择明主,曹刿才会“请见”。当作战时,“公与乘之”,可以看出鲁庄公礼贤下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有胸襟和气度。战后,鲁庄公没有为自己的胜利沾沾自喜,而是诚恳求救,以至于曹刿才能畅谈战事。这样一位兼备勇气,魄力,体贴人民的贤君,还能说是“鄙”吗?!《曹刿论战》人物分析篇2《曹刿论战》一文一直是初中课本的传统篇目,是初中文言文经典作品之一。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只用222个字就完整地记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更重要的是它让主要人物曹刿的形象深深烙在了读者的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亲临战场,从容指挥。正是由于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才能,弱小的鲁国才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的确,在国家面临外强侵犯之时,作为一介草民的曹刿敢于挺身而出,拯救了国家,拯救了人民,此行此举可歌可泣。也正缘于此,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直到今天仍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掩卷而思,我总觉得对《曹刿论战》一文的人物分析不够全面,那就是淡化了主要人物背后的次要人物──鲁庄公。按传统的分析和习惯的概括,《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他的特点是“鄙”和“未能远谋”。正是这样的特点,一直以来鲁庄公成为了愚昧、无能的代名词。然而,分析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用平面镜来反射,因为平面镜的反射原理,让人们往往只能看到人物形象其中的一面。我们要学会用多棱镜折射的原理来观察历史人物的形象,还原历史,要让人物回到当时当地的环境之中。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客观地来评价历史人物了。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曹刿论战》中有关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几个闪光点。1、放下尊严,虚心纳谏:《曹刿论战》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君主专制,帝王惟我独尊。朝纲上下,惟圣旨是从。国家大小事情,皇帝一个人说了算。鲁庄公面对“齐师伐我”,已经“公将战”。也就是说鲁庄公对这场战争何去何从,已经有了安排和布置。偏偏这个时候,曹刿,一介武夫(书本中注释为武士),执意进见。此时的鲁庄公于情于理上都不会接见曹刿,原因有二:一是战事紧急,容不得半点怠慢;二是鲁庄公已经“将战”,迎战是铁定的了。但鲁庄公并没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百姓而拒绝接见。不仅接见,而且有问必答。面对曹刿提出的“何以战”,鲁庄公能以实回答,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这两个迎战条件连遭否定后,鲁庄公并没有气恼。经过一番思索后,提出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终于得到了曹刿的肯定。鲁庄公能放下尊严,虚心纳谏,最终使得鲁国奠定了取胜的'基础:战前政治上取信于民。2、尽职尽责,知人善用:“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了鲁庄公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身为一国之君,鲁庄公当然懂得江山社稷靠的是老百姓,所以即使日理万机,也不忘体恤民情,为老百姓做实事。君有爱民之心,民则有拥君之举。面对外强的入侵,鲁国人民绝不会袖手旁观,坐以待毙。只要鲁庄公一声令下,鲁国定会全民皆兵,那么再强大的敌人也只能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再看看战争过程中的鲁庄公。“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我们看到鲁庄公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同时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也就是告诉我们,鲁庄公和曹刿并肩作战。这还不是因为曹刿战前的建议让鲁庄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参与这么重要的一场战争的资格,可见鲁庄公知人善用。打仗时鲁庄公的指令又连遭制止,但鲁庄公能从谏如流。我们不能不佩服鲁庄公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可以说,没有鲁庄公的宽容与支持,曹刿无论怎样有才有志,也得不到施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呀!3、不耻下问,取长补短: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