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河南开封市金明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定向测试.docx
上传人:是向****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考点解析河南开封市金明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定向测试.docx

考点解析河南开封市金明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定向测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解析河南开封市金明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定向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连接橡皮塞B.振荡试管C.加热液体D.晾干试管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B.无水硫酸铜检验水:CuSO4+5H2O=CuSO4·5H2OC.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B.滴加液体C.闻气体气味D.检查气密性4、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A.排空气法收集不到O2——集气瓶上的玻璃片没盖严B.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集气瓶未装满水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铁丝伸入瓶中太快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试管破裂——加热时间过长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6、如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氢与X可以形成2种常见的化合物D.钠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7、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水凝结成冰,说明水分子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分子B.大块石头碎成小块石头,说明分子可以被分裂C.水银温度计受热汞柱上升,说明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8、下列实验室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试管破裂C.铁架台生锈D.蜡烛熔化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食盐用于消除积雪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C.食醋用于清洗水垢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0、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B.氯化钠C.蒸馏水D.金刚石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氢原子___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_______。(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5)金属铜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由此推断,铜生锈是与空气中氧气、水和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用微观角度看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①图A所示中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②图B表示原子时,X=______。③D粒子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④C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2)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C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①从反应微观模型中可以看出金原子对反应物中的______起吸附催化作用。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用到集气瓶的一些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A:若实验前未夹紧止水夹,则进水量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实验B:氧气应该从___________(选填“a”或“b”)通入。(3)实验C:能证明该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4)实验D:图示的操作有误,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4、能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2021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的化石能源是:煤、___________、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物(填物质类别);(2)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使用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4)家庭里,常用炉灰盖灭煤炉中的燃煤,其原理是___________;(5)燃煤会影响环境,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易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6)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B.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