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如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剧,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开始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英语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成为了高职教育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高职英语教育中,许多考生和学生只是有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却不具备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英语学习与职业生涯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与人生价值,这成为了高职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旨在研究如何将英语学习与职业之间相互融合,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技能,并且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调研(2)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分析(3)以职业任务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探索(4)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2.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的方法为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践教学以及数据分析。文献调研是对国内外高职英语教育学界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问卷调查是对高职学生对当前英语教学的认知和需求的探索;实践教学是对就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以及评价指标与体系的建设。同时,通过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实践结果和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预期成果通过该研究,我们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了解国内外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2)探索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并提出完善的教学体系(3)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英语(4)建立完善的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2.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质量英语素养的提高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环境中,语言能力是衡量个人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加应用化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素养,增强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2)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本研究旨在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探索更加实用、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为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3)为社会做出贡献本研究的实际目的是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四、参考文献[1]Anastasiades,P.,&Stavroulia,K.(2016).Thecriticalincidenttechniqueasaninnovativeapproachtoeflteachereducationincyprusprimaryschools.PedagogicalResearch,1(202),301-310.[2]Long,M.H.(2016).Theroleofthelinguisticenvironment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InThehandbook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pp.413-468).JohnWiley&Sons.[3]Richards,K.(2014).Secondlanguagelisteningcomprehension:processingcapacitytheoryappliedtoimmersioneducation.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ychology,33(1),5-23.[4]Swain,M.(2017).Whathavewelearnedabout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retentionfromimmersion?Canadian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Revuecanadiennedepsychologieexpérimentale,71(2),132-147.[5]Young,A.(2015).LearningEnglishasasecondlanguageandtheissueofmotivation.EnglishLanguageTeaching,8(1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