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7.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学习教案.pptx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由直接顶运动(yùndòng)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始动方向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推垮型事故。包括走向推进工作面常发生的倾向推垮型事故,如图6-1-1a、b所示,及倾斜推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的向采空区方向推垮型事故,如图6-1-1c、d所示。(2)压垮型事故(shìgù)。包括向煤壁方向压垮,如图6-1-2a、b所示,及向采空区方向压垮型事故(shìgù),如图6-1-2c、d所示。2)由老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性质(xìngzhì)和始动力的性质(xìngzhì)和始动方向不同也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冲击推垮型(即砸垮型)事故图6-1-3所示。(2)压垮型事故(shìgù)。事故(shìgù)过程如图6-1-4所示。应该指出的是,整体液压支架一般由于其初撑力及其工作阻力比较高,可缩量大,发生大冒顶(màodǐng)的机率较小。归纳上述各类顶板事故,大致情况如图6-1-5所示。3)大冒顶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图6-1-6老顶初次来压前状况这是由于老顶岩梁在初次来压前其两端由煤壁等高支撑(zhīchēng),顶板下沉很小,如图6-1-6所示。(二)巷道顶板事故巷道的变形和破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巷道中常见的顶板事故按照围岩破坏部位可分为:巷道顶部冒顶掉矸、巷道壁片帮以及巷道顶、帮三面大冒落三种类型。按照围岩结构及冒落特征又可分为:镶嵌型围岩坠矸事故、离层型围岩片帮冒顶事故、松散破碎围岩塌漏抽冒事故以及软岩膨胀变形毁巷事故等几种形式另外,巷道中的冒顶还会由于斜巷跑车冲倒支架、车辆掉道和车上的物料突出车外引起支护受损以及支护方式选择不当或质量不合格(hégé)而不能承受矿山压力等因素引起。二、影响顶板事故的主要(zhǔyào)因素(3)地质构造。(4)开采深度。(5)煤层厚度。中厚及厚煤层要比薄煤层发生顶板事故的机率大。其主要原因:一是厚煤层分层开采的下分层在假顶条件下,工作面刚开始推进时顶板胶结不好,容易首先发生局部冒顶,二是采出空间大,不利于老顶形成自稳结构。2.开采技术开采技术对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guǎnl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与支护方式有关,还受到回采工艺及其参数(采高、控顶距、循环进度等)、采空区处理方式、是否分层开采等开采技术因素的影响。另外,不同的回采工序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一定地质条件下,采高与控顶距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随采高与控顶距的增大,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工作面煤壁也越不稳定,易于片帮。(二)影响巷道顶板事故的因素1.自然因素(1)岩石性质及其构造特征。(2)开采深度。采深大时,由于上覆岩层重量大,形成的支承压力较大。(3)煤层倾角。煤层倾角不同往往使巷道破坏形式(xíngshì)有差别。(4)地质构造因素。(5)水的影响。(6)时间因素的影响2.开采技术因素影响巷道顶板事故的开采技术因素主要包括:(l)巷道与开采工作的关系,如巷道是处于一侧采动还是两侧采动的条件下,是受初次采动还是受多次采功影响;(2)巷道的保护方法,如巷道是依靠留煤柱保护还是在巷旁用专门的刚性充填带保护;(3)巷道本身采用的支架类型和支护方式。第二节回采工作面顶板(dǐngbǎn)的日常管理主要内容(二)老顶来压的预测预报1.在生产中反映老顶动态情况(qíngkuàng)的主要现象有:(1)顶板下沉速度的变化,老顶在两次强烈运动之间,特别是临近再次运动前夕,将有一个十分沉静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顶板下沉速度小而稳定,采煤过程如此,放顶过程中可以更明显的看到。(2)支柱的承载情况(qíngkuàng),支柱受力是顶板运动的结果。(3)直接顶中强度较高、支承压力破坏不严重的都分,在上覆岩层相对静止时期,可能顶板放不下来而出现悬顶现象。(4)“板炮”(铁柱子“放炮”)、顶板高速沉缩时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是老顶活动的标志,顶板愈坚硬,这一现象愈明显。2.预示来压的支承压力显现主要有:(1)顶板的挠曲程度。(2)煤壁片帮。(3)支柱钻底。2.单体支护控顶方式根据现场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其原则可大致归纳如下:1)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采场,特别是在直接顶松软或者是采底分层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的缩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2)周期来压明显、强度(qiángdù)较大的采场,单体支护工作面一般应适当加大控顶步距。3.采煤、控顶之间的时、控关系组织其中:1)对于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采场,特别是直接顶本身岩性强度(qiángdù)不高,顶板稳定性差的情况下,单体支护工作面应当强调跟随机后架设临时支柱、采煤、控顶平行作业,尽可能缩小采煤、回柱放顶操作间的距离,以增加工作面推进速度。2)对于周期来压明显,来压较大,顶板稳定性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