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努力****向丝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

重庆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来源: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目录一、工作回顾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构建主动预防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1.优化生态空间格局2.实施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3.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4.严格环境准入5.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6.推行清洁生产7.强化开发区污染防治8.建设环保模范城市体系(二)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1.森林重庆建设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3.绿化长江行动4.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7.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8.生态建设示范体系建设(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城乡环境质量1.水污染防治2.大气污染防治3.噪声污染防治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5.土壤污染防治6.辐(放)射安全保障7.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8.统筹城乡环保试点建设9.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四、工程措施及投资估算(一)重大工程及投资估算(二)实施效果预测五、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一)完善综合政策措施1.实施严格的减排目标责任制2.制定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制定和完善生态环保地方法规4.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5.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先进适用技术6.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二)建立长效机制1.完善综合决策和齐抓共管机制2.强化工作考核制度3.加大投入力度4.增强科技产业支撑5.促进全民参与6.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六、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二)强化规划实施的资金筹措(三)强化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四)加强规划实施的配合协调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一、工作回顾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污染物总量减排和“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环保“四大行动”为抓手,以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建设迅猛推进,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十一五”规划11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规划任务全面完成。污染减排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迅速转变。我市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一批总量减排重大工程,“十一五”期间关停40万千瓦小火电、700万吨小水泥、350万吨小钢材、550万吨小煤窑等落后产能,环保搬迁113户重污染企业,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技术革新,引进了一批低污染、高产出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加快传统制造业向新型低碳制造业转型,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降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与2005年相比,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82%和14.05%,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85.60%和77.28%。生态建设迅猛推进,景观生态焕然一新。我市以“森林重庆”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苗木基地和长江两岸绿化工程建设,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同时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全市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577万亩,天然林管护3582万亩,完成三峡水库库周造林绿化和基本农田建设8.82万公顷,库周绿化屏障建设基本完成,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1%提高到3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1.6%提高到36.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5.97平方米增加到10.57平方米,主城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其余区县(自治县)创建成国家级园林县城2个、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区)21个。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32.8平方公里,建成58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比例达10.8%。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雏形基本形成,全市生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跃上台阶,环境质量大为改观。我市环境保护机制体制日趋完善,齐抓共管格局逐步建立,政策法规标准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提速,环保能力大幅提升,绿色创建广泛开展,统筹城乡环保试点深入推进,一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大发展,城乡环境质量大为改观。我市在全国率先完成所有现役2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建成城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