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化学二模.docx
上传人:小长****6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化学二模.docx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化学二模.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1年朝阳区高三化学二模试题2021.5A.B.C.D.蒸拌原料淀粉发酵用水浸淋放置陈酿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Al27Cu646.下列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的酿醋工艺中,利用醋酸溶解性的是7.《电石安全技术说明书》中对电石的描述为“……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应与氧化剂类物质分开存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盛装电石的包装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B.电石与硝酸分开存放C.运输电石的铁桶内可充入氮气D.电石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氨水强B.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需要等量的NaOHC.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两倍,则盐酸的c(H+)也是醋酸c(H+)的两倍D.将NaOH溶液和氨水各稀释一倍,两者的c(OH-)均减小到原来的一半9.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下列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CO32-+H2OHCO3-+OH-B.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2SO2+CO32-+H2O==CO2+2HSO3-C.②中溶液显黄绿色的原因:Cl2+H2O==HCl+HClOD.②中溶液黄绿色褪去的原因:SO2+Cl2+2H2O==H2SO4+2HCl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方案A.比较Mg、Al的金属性将去除氧化膜的镁条、铝片分别放入沸水中B.鉴别MgCl2和AlCl3溶液将过量稀氨水分别滴入MgCl2和AlCl3溶液中C.证明苯环对羟基活性的影响分别向苯和苯酚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D.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稀H2SO4与同浓度的H2C2O4溶液混合11.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左图;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催化还原NO为吸热反应B.过程Ⅰ中NH3断裂非极性键C.过程Ⅱ中NO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催化剂D.脱硝的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起始浓度甲乙丙c(N2)/mol·L-10.460.460.92c(O2)/mol·L-10.460.230.9212.汽车发动机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t℃时,K=0.09。在t℃下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N2(g)和O2(g)模拟反应,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起始时,反应速率:丙>甲>乙B.平衡时,c(NO):甲=丙>乙C.平衡时,N2的转化率:甲>乙D.平衡时,甲中c(N2)=0.4mol·L-125.(17分)环扁桃酯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化合物,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Br2FeBr3AMgMgBr干醚OHE2光F-H2OXYH2Ni/△MOHOO有机物N浓硫酸/H3O+CHCH3[O]ClNaOH溶液试剂aBO2DCu/△(环扁桃酯)Mg已知:RX干醚OR'CR"R—MgXH3O+R'OHCR"(R、R'、R"代表烃基或氢)R(1)A的结构简式是。B→D的化学方程式是。(3)红外吸收光谱表明E有C=O键。F的分子式为C8H6Cl2O。①E的结构简式是。②E→F的反应类型是。(4)X的结构简式是。(5)试剂a是。(6)生成环扁桃酯的化学方程式是。(7)以CH3CH=CH2、CH3CHO为有机原料,结.合.题.目.所.给.信.息.,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CH2CHCHCHCH3,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26.(12分)工业上由N2、H2合成NH3。制备H2需经多步完成,其中“水煤气(CO、H2)变换”是纯化H2的关键一步。(1)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如下:温度/℃200300400K2903911.7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0增大压强,可以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水蒸气浓度,可以同时增大CO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②以氨水为吸收剂脱除CO2。当其失去吸收能力时,通过加热使吸收剂再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再生”两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