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牵微发而动筋骨——一个环节改动引发的思索西安市阎良区第一学校王新爱摘要: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启思益智”,有效利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始终不渝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开发思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就会有机融合,相辅相成,螺旋式上升和发展。关键词: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情景教学语文素养最近,参与了同组一位年轻老师的研讨课《老人与海鸥》,感触颇多。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内容叙写了一个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真实感人故事。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南飞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成群结队地出现昆明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徒步十多公里来到翠湖,用微薄的收入买来自己奢望的饼干喂养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照顾伤病的海鸥等等,无微不至,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突然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巨幅遗像前翻飞盘旋,嘶鸣哀啼,后又肃立排队,很像为孤寡老人守灵的“儿女”。这位老师选择研讨的是第二课时。在初次授课中,她围绕单元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组织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紧紧抓住文中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段落和语句,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耐心地引导分析、启发讲解,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理解描写的基本方法,体会蕴含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可以说,教学过程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高段阅读的指导和要求,近乎完美。最后她留下了一个课外拓展作业:如今在翠湖边,市民自发为这位关爱动物的老人捐铸了一座铜像,以表达昆明人对老人永远的纪念。此时,假如你就站在美丽的翠湖边,面对海鸥老人,面对知恩图报的红嘴鸥,面对地球上的所有人与动物,你一定有很多感触吧?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听完课后组内展开研讨,大家褒贬不一,各抒己见。后来在第二次授课时方案进行了微调:教师引领学生品读感悟重点句段压缩在二十分钟内;把课外的拓展作业移入课堂,针对同一问题将其设计为:“体悟送别,想象写话,展示交流”,安排了两个小环节:1.师生合作,再次有感情地朗读15—17自然段,然后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慈祥善良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朝朝暮暮,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2.伴乐,生写,交流。多媒体播放音乐《神秘园之歌》,学生任选一个问题,置换角色,展开想象,教师指导进行写话练习。在接下来的小练笔中,教室里弥漫着舒缓柔美、低沉伤感、委婉凄清、空灵飘渺的交响乐。孩子们时而凝眸沉思,时而挥笔疾书,我能分明地感觉到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澎湃。五分钟完成了写话,在随即的交流中,教室里就像炸开了的锅,选写第一个问题的孩子们人数居多,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亲爱的爸爸,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应改为那么)多,我们一定会记住您的!”有的说:“老人,不要挂念我们,不要怕我们没东西吃,虽然你(您)离去了,可我们一定会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或自强自立),使(让)我们过得更美好!我们会想念你(您)的。老人(家),请安息吧!”更有孩子眼含热泪哽咽着说:“老人(家)啊,我们不想(不愿)让您离开,过去您为我们喂食物,我们每天都等着您的到来,我们每天都会等……可是,今天您怎么就离开(走)了呢?冬天的早晨,您呼唤着我们的名字,那熟悉的声音是多么温暖,今天怎么就听不到了呢?”……我已经身不由己,完全沉浸在此情此景中。交流第二个问题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用温和的语调说:“海鸥们,谢谢你们!感谢你们陪伴我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让我带着快乐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好朋友的。”听着一句句入情入理的表述,虽然大多数孩子的语言稚嫩质朴,但课堂上不时传来师生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课已经结束很长时间了,可我的思绪久久难以平静。自己一直思索小学语文阅读课怎样操作才容易“出彩”,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改变“少、慢、差、费”的低效现象,现在不就找到答案了吗?前段时间学习了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又翻阅了《叶圣陶文集》中有关语文教学的篇目,我坚定地认为后一种做法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绝对是长久而深远的。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畅至熟练,理清课文叙述层次,把握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阅读和理解,针对语言方面习练一些句式,或者积累一些优秀语言,引导形成良好的语感,过程中一般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目的是启发他们思维,有时候会指导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形成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