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美酒瑶台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寄美酒瑶台月.doc

我寄美酒瑶台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寄美酒瑶台月,点点滴滴尽相思——怀念父亲清晨,日丽空如洗,风和树无声,旷野中我行色匆匆,追寻着梦的憧憬。突然,大地泛起无边汪洋,淹没了前行的道路,我只好返回故乡。正值麦收季节,或许父亲需要帮忙。阳光明媚,父亲满面红光。父亲告诉我“已经打完麦,晒完场”,所有事情都处理停当。于是,我又离开家乡,走向远方。梦醒之后,自忖父亲应该安康。次日下午5时,家乡来电,父亲病重,7时左右,父亲故去,是时2007年8月7日,享年82岁。人生伤别,今逢永分,思子心切,托梦一见,然后静静地离开,为的是不让儿子担心和悲伤,为的是不惊扰儿子远行的兴致,在生命的尽头,留下了无尽的爱⋯⋯父亲生为燕氏之长子,因清偿债务,襁褓之中,卖与东村无嗣之李家。如同荒芜田园里的一棵独苗,枯萎老树上的一枝新芽,自幼孤苦伶仃,历尽贫寒磨难。然而,田野春色,饱含日月之灵秀;乡间古韵,承载人间之正气。苍凉苦寒和春色古韵伴随着父亲的童年,历练着他的身躯,也滋养着他的心灵,长至成年,挺拔玉立,秀外慧中,四邻称羡。深怕香火无继的李家重新有了希望,甚至期望他们优秀的儿子能有较大出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正值全国抗战时期。金戈铁马,踏破山河幽梦,腥风血雨,摧杀华夏生灵。热血男儿纷纷从军抗战,血气方刚的父亲毅然投军从戎。期间历时6年,英姿转战大江南北,豪气驰骋万里河山。曾两次光荣负伤,为抗战胜利和祖国的解放做出了贡献,复员后享受政府“三等荣军”津贴。漫长的军旅生涯使父亲长期流落在外,村里人以为他迷上了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以至于给了他一个“溜子”的诨号,可能就是现在所谓的“盲流”吧。军旅生涯难免征战之苦,但与贫寒单调的农村相比,期间所见所闻之山河本色,都邑人文,确实也显得格外精彩,此足以让父亲留连驻足。全国解放后,父亲本可以留在城市,分享一份富足,甚至几分富贵。但祖父母年已垂暮,无依无靠,日夜盼望着父亲回到家乡。而回到家乡,也就意味着回到贫寒。面对富贵和贫寒,父亲舍弃了富贵,选择了贫寒。其实,他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亲情,选择了善。1949年,他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养育他的亲人身边,从而也回到了他生活的起点。父亲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却略通文言,能够无障碍地阅读现代文字,且敏于数理分析,曾获得全县社队会计考试第一名。父亲秉性宽厚,正派公正,肯于舍己助困。父亲的贤德赢得了乡村老少的赞同,其虽为孤门独子,不党不群,却能深得乡村老少的赞同,成为邻里的主心骨,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大乱初定,人们向往安居乐业,乡村很快又进入了安详与宁静。春来禾苗绿,秋至稻黍黄,夏暑林风爽,冬寒雪美殊。贫寒的乡村生活,也有几许美妙动人之处。然而,极左政策的强制推行,打乱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运动接踪而至,酿成了无休止的宗派斗争。父亲一向不结党,不媚势,但却无法挣脱宗派斗争的铁笼,他变得孤独无助,被动受困。1963年,人祸挟天灾,使农业生产一度崩溃,饥民以青禾饱腹,有些不得不乞食他乡,老弱病残者难以在饥寒中续命,父亲也不得不弃家携子,远走河南唐河。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旅行”,无奈的父亲甚至打算将儿子寄养唐河。此时的故乡,只有衰草枯扬,冷月冰霜。父亲育有5子2女,由于生活资料极为匮乏,生存压力极为沉重。童年时期,我最大的奢望就是吃饱穿暖。但尽管条件极为艰苦,父亲总是给予子女以尽可能的呵护和爱。在农村,家长一般会要求十四、五岁的孩子从事田间劳动,而父亲却不愿子女受风吹日晒之苦,长大成人后,父亲也允许我们凭自愿和兴趣从事劳动。至于家务劳动,也基本由母亲一人承担。母亲每天做好饭后,就吆喝“吃饭啦”,于是,早已等候周围的兄弟姐妹便一字排开,依序领取饭菜,待吃完后把碗筷一放,就各自散去。父亲比较支持子女接受教育,只要子女愿意,无论多么困难,他总会省出钱来缴学费,当然,通常要拖好长一段时间。由于父亲的支持,我们家竟成了全村儿童就学率最高的家庭,也是后来受益于读书最多的家庭。但是,父亲对于子女读书却是放任自流,从来不问成绩好歹,更不会督促做作业。成绩好啦他当然高兴,成绩不好他决不批评。甚至在世俗伦理方面,父亲也没有多少叮嘱,更多的是以其所作所为,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父亲的呵护和放任,使我们在贫困中感到一些悠闲,虽然饥寒有时会使悠闲的岁月变得难耐苦长。物换星移几度秋,儿时悠闲变忧愁。相继长大成人的子女必须成家立业,但身无长物,更无技艺,如何才能迈出人生这极为关键的一步呢?“是否能够投亲靠友,设法让我们学一点技术或手艺?”我向父亲提出了要求。为什么不设法让我们学一些技术、手艺呢?兄弟们也有些不解。父亲的压力空前巨大,而对此,他选择了忍耐。世人多乐于锦上添花,而吝于雪中送炭。我一生中第一次深切体验到了世间炎凉。农村社队体制改革,生产力获得一次大解放,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缺粮少柴现象成为历史。高考制度恢复,又为人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