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徘徊在得失之间晓明假前无事可做,看到同事芳芳老师的桌子上摆着《一生至少一次的哲学浴》,便顺手拿来聊以打发时间。翻开书,是哲学大家汤一介先生做的序,序言赵玲玲教授说哲学必须生活化,哲学才有生命力;生活必须哲学化,生活才有反省力。我是不懂哲学的,但想一想,感觉这句话还是蛮有道理的的,也应该是比较朴素的哲理吧。于是也想享受一次生活化的“哲学浴”,然芳芳也要看,晶晶老师见我求书若渴,便给我拿来一本,看来书果真是非借不能读也。随心翻阅,感到有很多东西确实像曙光,如果把它当真理我找不到到与之反驳的证据,便把自己感受很深的一些内容记到笔记本上,摘录部分如下:第一章徘徊在得失之间有这样一句话,非常喜欢:没有吃过苦的人,不知道甜的滋味是什么;没有生过病的人,不知道健康的滋味是什么。唯有有了“失”的经验,才能了解到“得”的可贵。人常为着一个奇怪的观念而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乃至于生命。等到年龄稍长之后,仔细算算自己这一生的账,发现似乎并没有得到,也谈不上失去,可是一生却在“得”“失”的复杂心理状况下,就糊里糊涂地走过来了。我们常常把没有得到的东西当成丧失,以至于失的情况很多。《后汉书》里有一句话:得失一朝,荣辱千载。所谓的得失是根据你所做的事情来,假如没有做事就没有得失可谈;事情做了以后有是非成败,才有得失的论断。所谓的得失是事情的是非成败。因为立场、角度的不同,是非成败的论断自然相异,——所带来的荣辱也不同。真正造成困扰的不是当时的感受,而是事后别人对你做这件事情的评价,也就是荣辱的问题。因为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最正确的是非标准,就容易随波逐流,会因为别人的喜好使自己的一颗心漂浮不定。如果自己的得失心太重,我们自主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弱。得失是在“事”上,绝对不在“人”上。如把人和事混在一起,就会混淆衡量是非的标准。如果把人与事分开,就会把是非成败看得很淡。得在于其有秩序,失在于其混乱。在人的一生当中,后一分钟能持续前一分钟的行为,且其中间有脉络可循就是得;反之则失。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坚持下去就是得,最怕的就是天天反复不定。得失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心理上的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人性的三个基本缺陷:其一。“知进不只退,知得不知丧“其二、得失本来是是非的问题而是非有“千秋的是非”也有“一时的是非”而我们要找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非,绝对不是此时此刻或彼时彼刻皆有不同的是非。可是要找千秋的是非,就如孔子所云“三思而后行”“虑而后有得”。然而一般人做事大都率性而为,很难三四、深虑。其三、人在得到了以后一定会贪,其中尤以“求全”这一贪念为剧,几乎没有人能戒的掉。这三个人性的弱点,使得人在得失问题上挥之不去,永远受其牵制而无可奈何。“嗜欲深时天玑浅”当后天的习惯成为固定模式后,自然的本性就会受到牵制。许多问题常常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冲动来自于维护自己的面子。这与虚荣心有关。读过这样一句话:舍得是一对孪生兄弟,关系却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舍。“舍得”小故事半壶水和满壶水有一个人误入了茫茫无边的沙漠,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没有饮水,他饥渴难忍,死亡的时刻向他逼近。他在心理暗暗地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找到水源。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着。找啊找啊,他终于发现了一块小石板,在小石板旁边,他又发现了一个吸水机。他迫不及待,使劲儿地抽水,却滴水全无,正在他心灰意冷、懊丧不巳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个水壶,壶上盖着塞。正当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看到了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由于天长日久,水壶里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你必须先要舍得把这半壶水灌进吸水机中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记住,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小心地拔开塞子,果然看到半壶清水。望着水,他犹豫起来,是马上倒进干渴的喉咙?还是照纸条所写的倒进吸水机?如果倒进吸水机而打不出来水,自己岂不渴死?最终,他果断地拿起水壶,照字条上所讲,倒进了吸水机,果然打出了清洌的泉水,他痛快地喝了个够,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从喉咙间流入了肚腹,又从心理洋溢出来......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盖上塞子,然后在纸条上加上了几名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一位高人曾说过:“舍得,舍得,办有舍,才能得。”“舍”与“得”是紧密系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谁都会都会面对舍与得的考验。“舍”是一门学问,“得”是一种本事,舍不得的人得不到,没有悟开的人舍不得。感想:我们常常把“舍得”两个字放在一起来用,舍得辩证的来看,有舍才有得,舍不得,就得不得。只有学会了放弃,才会真正成长。放弃,也许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些事如果放不下,就永远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有真正放下了才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