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文言文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期中文言文复习要点.doc

期中文言文复习要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提纲1.本文节选自《_宋学士文集___》,作者宋濂,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文体),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本文写作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4)弗之怠(懈怠,放松)(5)走送之(跑)(6)不敢稍逾...约(超过)(7)既加冠(指成人)(8)无硕师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9)尝趋百里外(曾经)(10)门人弟子填其室(挤满)..(11)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12)援疑质理(提出;询问)(13)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14)俟其欣悦(等到)(15)负箧曳屣(书箱;鞋(16)持.....汤沃灌(热水)(17)以衾拥覆(被子)(18)寓逆旅主人(旅店)(19)腰.....白玉之环(动词,腰佩)(20)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21)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4.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抄书之难;成年后叩问之难,求师生活之苦。7、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8.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来决定的。10.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11.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1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5、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1”与“家贫”之间的矛盾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1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17.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患啊L跫蔚鹊挠旁剑Ω?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19.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与朱元思书》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21)缥碧:青白色。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