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成果为何实现难.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社科成果为何实现难.doc

社科成果为何实现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科成果为何实现难目前,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科研成果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对于物质领域的铺摊子,搞重复建设,人们早已对这种现象及其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对于社科成果不被人们认识、理解、内化而造成的精神产品的浪费,人们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本文对社科成果如何实现有效转化略陈管见。社科成果主要以著作、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表现出来,社科成果目前的积压情况已相当严重,其过剩表现出诸多特点,这些特点与社科成果的不能有效利用有着直接的联系。1、课题成果多。近几年来,社科研究系统(一般包括高校党校科研机构、专业的研究院、政府科研机构、军队系统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已习惯和倡导组织集体攻关,在经费确定的前提下,通过招标竞标的方法确定课题组的主干人员,然后在一定期限内拿出课题成果。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资料、调研、印刷、出版等费用从列项中标的课题经费中凭有关凭证报销。课题研究有如下特点:一是课题本身研究的内容不同凡响,一般都是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这些问题和党和政府的关注点经常是契合的,有时是起直接论证作用的。三是研究队伍的实力比较强,课题组的召集人或带头人是高知名度、高职务、高职称的领导人物或领军人物。四是研究的经费一般比较充足,能出“大价钱”招兵买马,研究成果的出版一般也不成问题。目前,课题研究所以温度升高,除社会经济生活中对课题研究的需要外,课题研究在社科成果评奖中分量比较重应该说是直接原因。结题成果由于前述原因在单位内部以及社会公开的评奖中容易捷足先登。有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规定,没有参加课题研究的副高职人员,不能取得正高职任职资格。由于课题列项形成的“供”和“求”常常是一对一的,课题的总报告由招标方结集出版,除课题组人员拥有一部分外,向社会上赠送和发行的数量极少。2、获奖成果多。目前,社会上种种形式的评奖活动可谓五花八门。一般包括单位和系统内部的评奖,政府系列的评奖以及自发性的社会评奖。这些评奖有的是公开的、定期的,有的是不公开的,偶发的;有的是受益型的,有的是交换牟利型的。在这些评奖活动中,应该说前两种是比较规范的,尽管在其中也有暗箱操作、权钱交换、缺乏回避等问题,但总的来说,获奖成果是有分量和说服力的。乱主要乱在社会性的评奖上,对自发性的社会评奖的组织者,其资质实在难以确认,他们往往拉大旗作虎皮,评奖的由头也大得惊人,往往还采取一条龙的生产方式,即将论文等形式的研究成果收录成书,然后再评奖发证书,还可以配发作者小传、近照和科研的业绩,看样子作者是名利双收,实际上是这些不明底细的出版机构通过“洗文”来谋利。所为“洗文”,因为这些有需求作者的论文或是没有发表,或是在内刊上发表过,或是自认为不够档次,对职务的晋升或职称的评审分量不足,想通过一定的途径变成公开出版的东西。这些自发性的评奖者正是看中的这一点,他们以许诺将原文收入公开刊、书号的杂志、论文集为诱饵,向作者收取价格一般在500至1000元左右的征订费,以及几十元到上百元的所谓“精美”的获奖证书费。有的作者,一篇作品,竟收到这样的受录通知达近百份。这种评奖活动,严重地影响了学术成果的声誉,扰乱了出版市场,最根本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科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高校、科研机构对“洗文”的费用在正常的科研经费中予以报销,由此形成了写论文-内刊发表-缴费“洗文”-成果确认的“产业链”,形成了不少质量低劣乃至抄袭、拼凑的科研成果,这就是所谓的“学术泡沫”。由于不少低劣论文的存在,读者难识真假,对社科成果的兴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术研究的封闭性增强,作者认为作品被发表即被社会承认,考核中计入了考绩就算发挥了作用,晋升职务或评聘职称时派上了用场就体现了其价值,而偶然的读者只能徒呼上当。3、长篇大论多。对社科成果的分量,不少“圈子”里的人有一种近乎公认的概念,就是以篇幅的长短来评价其价值,几百字或上千字文章被称为“豆腐块”,这常常是令人不屑一顾的。从作者的角度看,他们认为一、两千字的文章仅是开了一个头,三、五千字也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只有写了上万字才算是重磅武器。从报刊编辑的正常眼光看,他们希望看到作者的观点有创新、有求异思维,至于文章的篇幅,一般不太看重,很多编辑部的征稿启事中都明确说明,文章以三、五千字为宜,一般不要超过五千字,有的编辑部还对短小精悍的小论文情有独钟,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奖励小论文。主要的问题是,在各级各类比较正规的评奖中和职务晋升、职称的评聘中,小短文是很不起眼的。在社科评奖中,小论文即使再有观点,发表的报刊档次再高,也不可能获奖。有的高校在统计科研成果的时候,明确规定一篇文章必须超过几千字才算科研成果,这样就诱导人们做长篇大论,问题、原因、对策这样的三段论结构成了大多数社科论文的标准范式,每一段中又开“中药铺”,大一、二、三,带括号的一、二、三,不带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