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岛日报/2008年/8月/2日/第005版理论周刊加快创建保税港区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王怀岳今年以来,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再次明确提出“积极争取在青岛设立保税港区,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积极申请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对外开放目标。加快创建保税港区,全面提高青岛口岸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和带动全省及沿黄地区经济发展,成为青岛保税区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一、青岛对外开放面临的难得机遇为推动我国由港口货运大国向强国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家推出设立和建设保税港区的重大举措。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保税港区给开放前沿地区带来发展先机。保税港区是我国借鉴世界上自由港的通行做法而设立的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物流园区三个方面的政策功能于一体,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设立保税港区是国家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目前,国家已批准建设了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杨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六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封关运营第一年即超过了设计能力,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3万标箱,靠泊集装箱船舶3775艘次,物流成本下降14%,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青岛具备设立保税港区的天然优势和基础条件。青岛港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实现了贸易往来,初步形成了远近洋航线兼备、主支线配套的全球性网络。从技术条件看,青岛前湾港的水深和码头条件世界一流,已建成13个深水集装箱船舶专用泊位,码头岸线总长达5672米,泊位水深达-17.5米。2007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65亿吨,居世界港第七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946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三位,世界第十位,青岛港已成为东北亚的重要枢纽港。青岛保税区已做好向保税港区转型的充分准备。创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区是青岛保税区一直追求的目标和发展动力。2000年初,青岛保税区在全国保税区中率先提出了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建议。2004年8月16日青岛保税区被列于继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区港联动”试点区。2005年3月29日海关总署批准《山东省政府青岛“区港联动”试点方案》,青岛保税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05年8月,青岛区港联动试点项目之一青岛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全面开工建设。同年11月11日,青岛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验收,开始封关运营。目前,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已投入运营。青岛保税区已经形成了以国际物流为主导,以出口加工与国际贸易为两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40%以上。同时,青岛保税区还按照海关总署的要求,对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前湾港进行功能整合、政策叠加,为保税港区转型做好充分准备。二、加快创建保税港区的重要意义保税港区作为国家稀缺政策资源,是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当前沿海城市深化开放的利器,拥有保税港区,就等于抢占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加快创保税港区,通过“区区联动”、“区港联动”等多种模式,将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青岛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进程,提高山东省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集装箱中转量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2007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327万标准箱,其中中转箱量为583万标准箱。中转箱不仅拉动了韩国经济,创造了就业岗位,而且增强了釜山港的竞争力。若扣除中装箱,釜山港与青岛港集装箱规模基本相当。青岛港与釜山港相比,码头等级、设备配置、EDI系统、生产组织和操作效率等软硬件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只因缺少保税港区政策,导致两港箱量的差别。一旦有了保税港区政策上的支持,可以大大简化船舶进出港手续,提高国际集装箱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并通过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免税政策试点,吸引我国航运企业的国际、国内海运船队在保税港区注册,促进青岛国际航运市场发展,在国内可形成与天津、大连合作竞争的优势,在国际上具备了与韩国釜山、日本神户等港口城市相抗衡的实力,预计用5至10年的时间,青岛港将有效遏制并回拢国内流失到韩国的中转箱量,超越釜山港,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有利于推进青岛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进程。青岛无论在区位优势、技术人才优势、工业基础优势,还是城市创造力、承载力、发展潜力,都具备了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