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开题报告小组汇报1、第一小组:局域网环境下USB接口的远程控制汇报人:赵冬平讨论人:王群、吴素杰讨论摘要:如果是鼠标呢?现在的鼠标、键盘都是usb的,那如果有人搞破坏,也完全可以拔掉这些设备的。这些该怎么办?(吴素杰: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判断Usb口插着的是什么设备,如果是移动磁盘类的就可以屏蔽掉,如果是打印机等,则不屏蔽)张铭老师:为什么要有不同的U盘呢?不是控制端口吗?技术方案太虚了。技术方案非常重要,在开题报告中,技术方案已经要具体化,要让人能明白怎样做,太空泛的技术方案是通不过的。风险控制有吗?要有风险预计。要在开题报告中说明万一不成怎么办这个问题?2、第二小组:网络行为记录评测汇报人:谢宜讨论人:吴素杰、黄仕友讨论问题:单机版和网络版?数据量会很大,爬虫如何控制?如何管理和评测?讨论摘要:爬虫是在一定时间、指定的缓存中进行。对定性的评价,需要别人的配合,尤其是张铭老师点评:既然那么昂贵的现有的网络行为记录器,那又为何基于这样的机器进行研究?依赖于某个产品,成本会很大,作为中学生的研究,起点成本太高,不太现实。此外,既然有网络行为记录器,那应该还有别的功能,否则路由器就能做到了,纯粹的记录行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无疑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定的障碍。IE本身也有记录,不要太依赖于现有的东西。我觉得完全可以利用开源,把题定小一些,比如用键盘记录,监听分析键盘,从而记录,用于家用,甚至作为间谍软件。熊猫烧香病毒就是这样的机制。可以只做某一类,某一点,研究点、创新点,可以作为家长监控子女上网行为而用,不要说到爬虫级的,这样可能太大,太贪心。甚至可以改进分类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网络信息,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一旦到记录的程度,就可以拓展一些功能,包括异常时间等,要考虑性能、速度等。两个组都说到借助外面的公司的帮助,太依赖别人不太好。3、第三小组:基于web2.0的网上高中理科错题集学习系统汇报人:裘鹏锋讨论人:吴学贤、黄仕友、吴素杰、叶克强讨论问题及摘要:学生个人的权限,能共享吗?教师还应该有对错题的归类、错因分析等权限,能否由教师来给定一个准确的答案,因此,教师的权限还要有这样的权利。错题如何收集?(扫描或者是文字?)快捷的方式是如何?怎么归类呢?(添加标签)添加标签有可能重复;可能标签不一样,但题目相同。(预设标签,也可以自己新设标签,确实也有归类出错的问题)。题目提交方式?(学生自己提交,也可以由老师放一些上去,这样有个导向性的作用)错题的方式应该是多媒体的,完全可以做到,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张铭老师总结:题目很不错,这个项目做成合作的项目比较好,有人做平台,有人做资源,在组织形式和检索、分类上可以做出创新点来。可以参考中国科学论文在线等。Web2.0本身就是全民主的,不用担心,可以沉淀出一些正确的评价来。科技创新点,强调一下分类、层次、级别管理、知识管理上的创新点,这些研究点会更好。所以,创新点要更好地考虑,提炼的程度不够,分点陈述,并不是重复所作的研究工作,同时这个项目要找一些科研点。平台项目不容易出成绩,因为主要体现编程劳动,而没有太大的创造力。4、第四小组:网络抢答系统汇报人:陈华讨论人:谢宜、吴学贤、吴坤、刘晓东讨论摘要:对“延时”处理的问题等?(局域网)没有终端的计算机能否实现抢答,以节省能源?(终端功能:输入和信息显示)抢答的顺序能否显示(已经在方案中考虑到)张铭老师总结:创新点切忌类似于系统功能的说明,要在科学性上挖掘创新点。这是需要考究的。5、第五小组:高中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汇报人:朱坤讨论人:王群、吴素杰、谢宜讨论摘要:张铭老师总结:所有东西都不能只是喊口号。同时,一定要跳出做系统的角度,而要到科学性上、科技点上,比如用户模型、课程描述模型上有改进。张铭老师:布置作业,撰写论文,学员间交流(黄仕友老师负责科技创新辅导方面、陈雪兵老师负责奥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