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图知识导学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章地图知识导学案.doc

第二章地图知识导学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区域地理导学案第页共NUMPAGES4页第二章地图球知识【学习目标】知识:1、地图的三要素。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能力:1、能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能在各种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2、能熟练的运用等高线地形图。【预习案】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概念: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向地图上的方向可借助经纬线(网)、指向标加以判读。(1)经线指示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2)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3)一般方法定向:既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时,则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般规律。3、图例和注记(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_________。(2)注记:地图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如上图中P点的海拔为______米,Q点的海拔为________米。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如P、Q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3、地形的判读:A______地形、B______地形、C_____地形、D______地形、E______地形、F______地形。【预习自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图甲、图乙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比例尺比图乙大B.图甲区域在图乙的东北C.图甲在寒带D.图乙在温带2.图甲岛屿南北距离大约是()A.290千米B.190千米C.400千米D.600千米3.右图中,属于注记的是()①▲②1729③天堂寨④▲和1729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4~5题。4.图中公路沿线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A.甲B.乙C.丙D.丁5.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A.1∶40000B.1∶200000C.1∶4000D.1∶20000【探究案】探究1: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小明在一张长、宽分别为108厘米、79厘米的纸上,绘一张长、宽分别为250千米、180千米地区的地图。(1)要求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宜选用的比例尺是()A.1∶5000000B.1/250000C.二万五千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2)小明绘的地图上两点间距离为4厘米,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为()A.10千米B.40千米C.100千米D.80千米(3)小明绘的地图可能是()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山东省地图D.校园平面图探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探究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2)等高距全图一致(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可以重合,重合时则表示悬崖峭壁)(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缓陡(6)等高线弯曲度较大的地方,表示山脊或山谷。(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8)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表示海岸线;200米以下表示平原,200—500米为丘陵,500米表示高原、山地。探究3:地形剖面的应用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B.110mC.170mD.220m(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训练案】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