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际金融学》教案.doc

《国际金融学》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山东财政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课程编号FIB33004授课对象200603142任课教师宿玉海职称教授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教研室山东财政学院教案金融学院制定时间:2008.08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课程编号FIB33004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授课对象200603142授课时间08.09.03周三9-11节授课地点1205任课教师宿玉海职称教授授课方式理论讲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了解国际收支账户的分析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与应用、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与调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与应用;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与调节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与应用教学内容与组织第一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含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与内容:(一)经常账户;(二)资本和金融账户;(三)错误和遗漏账户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按照复试记账的原则编制;(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实例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一、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主要是指一国的综合收支差额状况,差额为正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为顺差、差额为负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为逆差,差额为零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二、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原因和类型: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货币性因素、偶发性因素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工具:调节需求的政策工具;调节供给的政策工具;资金融通工具作业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2、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与类型。3、简述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参考资料《国际金融》,杨胜刚、姚小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国际金融学》,姜波克杨长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2版《国际经济学》,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备注教研室主任:院长:山东财政学院教案金融学院制定时间:2008.08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学课程编号FIB33004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授课对象200603142授课时间08.09.10周三9-11节授课地点1205任课教师宿玉海职称教授授课方式理论讲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和结构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理解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原理与相互间的关系难点: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和结构论的理论理解教学内容与组织续第一章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弹性论(一)弹性论的主要内容: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可简化为:,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其说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的情况下,只要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二)对弹性论的评价二、乘数论(一)乘数论的基本思想: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即:(二)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哈伯格条件:(三)对乘数论的评价三、吸收论(一)吸收论的基本思想:,表明贸易收支差额是总收入和总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贸易收支失衡时,一国可以通过适当增减总收入和总吸收来予以调节。(二)贬值的吸收效应;(三)政策主张;(四)对吸收论的评价四、货币论(一)货币论的主要内容:,表明: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二)货币论的政策主张;(三)对货币伦的评价五、结构论(一)结构论的基本思想:贸易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性逆差既可以是长期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而长期性的供给不足是由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等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二)结构论的政策主张;(三)对结构论的评价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收支一、中国的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二、中国国际收支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