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物理教案(精品多篇)[导读]高中物理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中物理教案免费篇一1.某金属在一黄光照射下,正好有电子逸出,下述说法中,哪种是正确的()A.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不变B.用一束更大强度的红光代替黄光,仍能发生光电效应C.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光电流强度将不变D.用强度较弱的紫光代替黄光,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答案A要点二光的波粒二象性2.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光屏处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答案D题型1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例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光电子的动能越大,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强度就越大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答案D题型2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为0的钠制成。用波长为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为U,光电流的饱和值为I.(1)求每秒由K极发射的电子数。(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答案(1)题型3光子说的应用【例3】根据量子理论,光子的能量E和动量p之间的关系式为E=pc,其中c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表示。(1)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射出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它垂直照射到一物体表面并被物体全部反射时,激光对物体表面的压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动量,N表示单位时间内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试用P0和S表示该束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I.(2)有人设想在宇宙探测中用光作为动力推动探测器加速,探测器上安装有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太阳光照射薄膜对每1m2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35kW,探测器和薄膜的总质量为M=100kg,薄膜面积为4104m2,求此时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不考虑万有引力等其他的力)?答案(1)I=(2)3.610-3m/s2题型4光电结合问题【例4】波长为=0.17m的紫外线照射至金属筒上能使其发射光电子,光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最大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已知rB=5.610-6Tm,光电子质量m=9.110-31kg,电荷量e=1.610-19C.求:(1)光电子的最大动能。(2)金属筒的逸出功。答案(1)4.4110-19J(2)7.310-19?J高中物理教案篇二一、设计实验让学生阐述自己进行实验的初步构想。①器材。②电路。③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提出异议,促使学生思索实验的改进。锁定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学生按照学案的过程,补充实验器材,画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操作方法。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二、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要让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传授学生控制变量法。三、分析论证传授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投影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得到结论。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出的问题观察数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四、评估交流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扩展记录表格,让学生补充。投影一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学生补充表格。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个练习很简单,但能使学生沿着前面的思维惯性走下去,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这一道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小结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归纳。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回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