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慧颖****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事迹材料.docx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事迹材料.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事迹材料南丁格尔获得者事迹1王桂英,1920年出生,原天津市护理学会会长,第37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在从事护理工作的六十年中,王桂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医疗事业。提倡护理专业的系统化王桂英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8年,从护士学校毕业的王桂英经校长推荐到了北平协和医院当护士,开始了她为之献身六十余年的护理工作生涯。1945年,天津南郊暴发了霍乱,一批批濒临死亡的患者被送到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护士王桂英来到天津,毅然投身到抢救患者的第一线。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终于使160多人安然脱险,直至“平息”霍乱,而这场灾难却将王桂英留在了与她结下不解之缘的天津。王桂英认为要搞好护理工作,首先需要教育体制的转变,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鉴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护理教育一直停留在中等专业教育,为了提高护理教育水平,王桂英与其他专家多年来一直在积极争取,呼吁护理教育体制改革,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奔走。从此,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才出现在天津市的各大医院,许多人还走上了医院的领导岗位。如今,护理专业完善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王桂英当年的坚持与努力。替护士说话替护士办实事作为护理学会的会长,王桂英关心每一名护士的成长,经常亲自给护士们讲课,还通过多种渠道把许多护士送到国外深造。她经常为了护士们的住房、待遇、求学、就业而奔走。天津有5000多名““””中上中专的护士没有领到毕业证书,争取了二十多年也没有结果。王桂英得知后,通过人大将这个情况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最终为5000多名护士补发了毕业证书。她还积极促进护士的职称评定,对天津市的职称评审条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应以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来评定护士的高级职称”。她的建议最终被有关部门采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王桂英的一生为护士们做了多少好事,怕是谁也数不清。与王桂英深交多年的原一中心护理部主任张益信回忆说,王桂英是真心热爱护理工作的,从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帮护士们解决实际问题。护士们反映的情况,只要是她出马就一定能办成。因为这样,2万多名护士都把护理学会当成“护士之家”,把会长王桂英当成“替护士说话,替护士办实事”的亲人。如今,老人已经离世,她“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事业,为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发展祖国医学教育,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王桂英一生都为别人活着,她亦是终身未婚,孑然一身,死后还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医学护理事业。南丁格尔获得者事迹2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到病魔的侵扰,面对这些不幸者,我们的护士总会勇敢的站出来用无尽的爱心呵护他们,为他们营造1个个爱的港湾;同时也为“护士”这平凡而崇高的职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同事——_就是她们中的1员。96年卫校毕业的_,1直从事内科护理工作,去年8月因工作需要安排在icu科工作。在新的环境中,_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助精神,主动配合护长搞好科室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新护理技术项目,与同事们1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钻研新的护理技术,并有效地利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如_年12月icu科收治了1位肺癌合并脑转移引起瘫痪的患者,入院时,全身多处ⅲ度褥疮,护理相当困难,_运动所掌握的知识及平时总结的经验,配制了1种洗剂,外敷创面,经过大约10天的精心护理,褥疮感染创面逐渐愈合。这1成果正在院内各科室推广使用。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她不怕脏、不怕累。如今年2月份icu收治1位患“喉癌、脑梗塞”致全身瘫痪的病人,因家人护理不当,入院时满身大、小便,而且合并全身多处褥疮,其臭无比。_没有退却,亲自与护理员1起清洗病人,1遍又1遍,直至把病人身上的臭味清除。病人因为进食困难,长期没有清洁口腔,口腔内积满食物残渣,张开口发出阵阵腐臭,令人恶心,但她毫无畏惧,细心地用镊子1点点地将病人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另1位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曾伯,因为家庭问题,长期得不到家属的关心,饭菜不合胃口,拒绝进食,她亲切地与病人谈心,开解病人,循循善诱,并为曾伯送去热饭、热汤,使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病人与家人关系也逐渐和好。以后他每1次发病,都要求入住icu。1位在上级医院住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