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6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上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pdf

三上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生: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师: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你们能猜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民族吗?请把答案留在留言板上。出示课件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答对了,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2.图片中的这些民族,生活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这些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走进这民族小学,去看看他们的学习生活。3.出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和笔自己书写课题。写完以后自己大声的读2遍课题。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1.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有书的同学打开语文书,没有书的同学看着课件,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虽然老师不在你们身边,相信你们也能读的很好。开始读书吧。2.学生试读。3.教师指导每个自然段中易出错的地方。4.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师读正音。5.词语我理解(课件连线)6.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所小学的?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出示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强调后鼻音的读法)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b.学生写字。三.交流展示,达成目标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2.再读课文。3.搜集你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习俗和同学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2-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出示新词读两遍。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描写了这所小学怎样的景象呢?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读完课文,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句子: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b.再读第一段,体会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过渡句)。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