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阅读有效之法倡阅读快乐之风———南昌市洪都小学李敏【内容提要】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为兴趣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是指教材以外的辅助性阅读、自主选择的各种作品的阅读。语文阅读学习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和学生语文课内阅读训练是同等重要的。【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方法理解古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书报杂志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是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前人和别人智慧的结晶。“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提出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帮助学生拓宽书源渠道,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高效地汲取知识营养。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之乐。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成为解决课外阅读难的必备的金钥匙。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只有切实的指导好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有效率,学生才有收获。一.充裕的阅读时间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是不一的,课外阅读不是课内阅读有硬性的规定和测试,课外阅读相对自由轻松的多,所以应视孩子的阅读经验,最好给他充裕时间,但是距离讨论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遗忘,又丧失讨论此书的热情。想象一下,通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会急著想跟别人分享的是什么?是读完此书的心情、感受?读完此书的收获?对此书不解的部分?对此书的评价?相信有许多许多。因此,在孩子自由阅读期间(以一本100页小说为例,约需一星期),可以随机和他聊一下此书。如“你看到哪里?我已经看到他们吵架那一段了。”“到目前为止,你对男主角的评语是什么?”“你目前读到的部分,还算有趣吗?”从这样的闲聊中,偶尔加入自己的个人意见,但必须让孩子知道这是你的个人想法,不是“标准答案”,以便让孩子阅读的热情维持一定温度。二、结合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课堂是阅读的基地,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设下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方法欣赏,激起学生的阅读追求,引导他们去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学生一般在学了古诗后,都能积极背诵,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这时,我就趁势鼓励他们去选读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越来越高,自然热情越来越高,《唐诗选》《唐诗三百首》、《儿童学古诗》许多古诗成了他们喜爱的读物;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有的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有的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泉水涌出。再如学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等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后,我要孩子们读1-2个自己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学了《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后,我让学生打开历史画卷,走进历史名人的世界;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三.指导孩子有法有效的理解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有专家指出,孩子的阅读是否有效,有三个指标:(1)是否了解自己正在阅读什么(正在阅读的内容有无矛盾、有无意义)?(2)自己是否对文章有正确解码(我的理解和书的原意才相符吗)?(3)我能不能针对目标来调整阅读方向(如果我是为了增进作文能力,重点就应放在书中的写作技巧)?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