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docx
上传人:兴朝****45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docx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篇1一、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9、40、44、45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正比例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含正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课标中的陈述如下: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三、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及规律,制定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活动,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准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正比例关系。2、通过思考,正确写出正比例字母表达式。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学生会正确的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进行交流。4、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体会函数思想。四、在本节课中,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是正比例关系,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五、教法学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正比例的意义是很抽象的概念,为了使这冰冷的美丽成为学生火热的思考,教法学法如下:1、学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独学对学群学相结合,呈现学习、反馈、展示的学习方法。2、教法:巧妙创设情境,设计以点带面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法、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学习目标将得到有效的评价和落实。六、为有效达成学习目标,评价设计如下。1、根据具体实例和表格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根据目标达成检测、知识拓展和作业1、2的题目,通过提问、学生表述来对目标1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2、根据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写出正比例关系的表达式,对目标2进行评价。(纸笔评价)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情况来对目标3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4、根据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理解的表述,对目标4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在此叙述是索然无味的,因此不再一一陈述,将会在学习预案中体现。评价设计会像傲雪的红梅一样,镶嵌在学习预案中,绽放独有的美丽。七、学习活动预案(一)情境导入首先,通过一首诗来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及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你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从“听取蛙声一片”这句中感受到青蛙有很多。看来青蛙好多呀!同学们,一只青蛙几条腿?两只呢?三只呢?……。青蛙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在这首诗中,有一句诗,也和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点联系呢,看谁到最后有所发现。这样的导入,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探究新知1、出示表格:青蛙只数1只2只3只4只…腿的条数4条8条12条16条…2、观察表格。(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宽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许会从左向右观察,发现青蛙的只数增加,腿的条数也增加;学生也许会从右向左观察,发现青蛙的只数减少,腿的条数也减少;腿的条数随着青蛙的只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一种量随着另一种发生变化,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样的两种量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腿的条数和青蛙的只数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会发现,青蛙的只数增加,腿的条数也增加;青蛙的只数减少,腿的条数也减少;这说明两者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板书:变化规律一致。(3)你还有什么发现呢?此时,学生也许会从纵向的观察中发现,青蛙的只数是腿数的四分之一或腿数是只数的4倍,两者之间的商或者比值是不变的。不变,在数学上称为一定。板书:比值(商)一定3、此时,依据板书小结,两种量具备了这样的三点特征,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两种量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板书:正比例关系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世界中“变与不变”奥秘中的一种。板书:正比例的意义变与不变4、通过观察、思考、展示和反馈,学生对正比例意义这一抽象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反馈质疑,明确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是正比例关系。5、小结。通过两个实例,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有了较深的认识,及时的小结判断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回忆例子,结合板书,首先要看什么呢?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上述学习过程,由形象到抽象,通过对观察、分析、讨论情况的评价,初步达成目标1和4。6、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来表示正比例关系。通过刚才的实例,学生会发现,用语言来叙述正比例的意义,很麻烦。数学,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