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律长征教案3篇七律长征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教学过程诵读品悟,领略诗境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七律长征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七律长征教案篇3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毛泽东。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3、出示毛泽东图片,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4、读课题。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