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哲学的无为管理智慧--以《老子》哲学为中心的思考引言1、“无”的三重义蕴2、老子哲学是强者的哲学3、“自然”和“无为”是老子思想的中心范畴(一)自然:无为的价值基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己如此、本来如此:追求普遍和谐自然的秩序高于强制的秩序自然的原则和正义的原则(二)“无为”:合乎自然的思想和行动方式1、特殊的表达方式:“为无为”2、无为管理的基本特性“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无为”管理的理论基础正反相依、互转、互彰的辩证思维1、正反相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前后相随,音声相和,恒也。”2、正反互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淮南子·人间训》用“塞翁失马”的故事释之“反也者,道之动。”“物壮则老”3、以反彰正“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体、相、用)“反也者,道之动;弱也者,道之用。”4、相关的几个重要论断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2、“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病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四)从“无为”原则出发对管理境界的区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五)进一步的讨论和引申1、智慧与权谋老子的无为哲学是一种智慧,因为它有整体关怀、目光远大而深邃,照亮了人们惯常思维的盲点。2、无为与民主政治3、无为与科学规划(1)两种制度生成路径:自然深化与人为设计(2)现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更具人为色彩3、以道家的无为智慧,消解过度的人为设计重视生存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认识到理性的局限性“创新”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