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饲养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故又称食用鱼饲养.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成鱼饲养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故又称食用鱼饲养.doc

成鱼饲养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故又称食用鱼饲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鱼饲养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故又称食用鱼饲养。成鱼饲养的目的是高产、优质和高效。我国目前饲养成鱼的方式有池塘养鱼、流水养鱼、稻田养鱼、天然水域(湖泊、水库和河沟)养鱼及网围、网拦和网箱养鱼。而池塘养鱼乃是我国精养成鱼的主要形式,其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鱼总产量的75%以上。我国池塘养鱼业主要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一般面积数亩至十余亩,大的有几十亩)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由于管理较方便,环境较易控制,生产过程能全面掌握,故可进行高密度精养,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结果。它体现着我国养鱼业的特点和技术水平。我国的池塘养鱼业素以历史悠久、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一、池塘环境及池塘改造池塘是养殖鱼类栖息、生长、繁殖的环境,许多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池塘水环境来影响鱼类。因此,池塘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高低。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与水质、面积、水深、土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等。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采取措施,改造池塘,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池塘鱼产量和产值。(一)池塘环境1.池塘位置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电力使用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和销售。2.水源和水质池塘应用良好的水源条件,以便于经常如注新水。由于池塘高密度精养,其投饵施肥量大,池水溶氧量往往不应求,水质容易恶化,导致鱼类严重浮头而大批死亡。增氧机虽可防止浮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长此以往不利于鱼类生长。池塘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湖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于鱼类生长。因此,鱼池最好靠近河边、湖边。井水也可作水源,但其水温和溶氧均较低,应使井水流经较长的渠道或设晒水池,并在进水口下设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再流入池塘,以增加水温和溶氧量。工厂和矿山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只有经过分析和试养,才能作为养鱼用水。3.面积尽管面积较小的池塘(2~3亩)也能取得高产,但毕竟水环境不太稳定,并且占用的堤埂多,相对缩小了水面积。而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受风力的作用也较大,能增加溶氧,更重要的是表层和底层水借风力作用可不断进行混合,以改善下层水的溶氧状况。水体大,水质较稳定,不容易突变。因此,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但面积过大,鱼类吃食不易均匀;水质也不易控制;而且夏季捕鱼时,一网起捕鱼类过多,分拣费时,操作困难,稍有疏忽,容易造成死鱼事故。此外,管理也不方便。并且,池大受风面也大,容易形成大浪而冲坏池埂。因此,尽管30亩左右的鱼池也能高产,但一般采用的不多。根据目前的饲养管理条件,一般认为10亩左右的面积较合适。4.水深池水较深,水量较大,水温不易变化,水质较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因此,渔谚有“一寸水,一寸鱼”之说。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如池水过深,下层水的光照条件差,溶氧低,加以有机物分解又消耗大量氧气,造成下层水经常缺氧。因此,池水过深,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实践证明,精养鱼池常年水位应保持在2.0~2.5米。5.土质饲养鲤科鱼类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养1~2年后的鱼池,由于积存的残饵、鱼类粪便和生物尸体与泥沙混合,形成淤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壤。淤泥过多,则其中所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而且缺氧后有机物厌氧发酵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通常在鱼种放养时,池底应保持5厘米厚的淤泥,这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调节水的肥度有很大的作用。6.池塘形状和周围环境鱼池以东西长而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最好。这样的池形的优点是池埂遮荫小,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并且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水面容易起波浪。池水在动态中能自然增氧,可减少鱼类浮头。长方形池的长度比以5:3为最好。这种长方形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注水时也易造成池水的流转。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7.池底形状鱼池池底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锅底型”。即池塘四周浅,逐渐向池中央加深,整个池塘形似铁锅底。此类鱼池,干池排水需在池底挖沟,捕鱼、运鱼、挖取淤泥十分不便,须加以改造。第二种是“倾斜型”。其池底平坦,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此类池底干池排水、捕鱼均方便,但清除淤泥仍十分不便。第三种即为龟背型。其池塘中间高(俗称塘背),向四周倾斜,在与池塘斜坡接壤处最深,形成一条浅槽(俗称池槽),整个池底呈龟背状,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这样年底排水干池时,鱼和水都集中在最深的集鱼处(俗称车潭),其排水捕鱼十分方便,运鱼距离短。而且整塘取泥也方便。因塘泥主要淤积在池槽内(此处最深),也容易清除,修整池埂可就近取土,其劳动强度小,劳动生产力高。此外